•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Ascending is to be abased, and to be far from yourself)是一句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比喻做事要扎扎实实,循序渐进。成语解释:卑:低;迩:近。登高山须从低处开始,走远路要从近处开始。比喻做事要扎扎实实,循序渐进译文:“登高必自卑,行远必 ...

    2024-01-16 0 知道
  • 大学之道原文和译文

    大学之道原文和译文

    大学之道原文和译文,,大学之道礼记 〔两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 ...

    2024-01-14 0 知道
  • 大学之道出自

    大学之道出自

    大学之道出自,,大学之道选自《礼记》中的《大学》。《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 ...

    2024-01-14 0 知道
  • 大学之道选自

    大学之道选自

    大学之道选自,,大学之道选自《礼记》中的《大学》。《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 ...

    2024-01-13 0 知道
  • 大学之道孔子

    大学之道孔子

    大学之道孔子,,“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 “四书”之首。 朱熹又认为收在《礼记》中的《大学》本子有错乱,便把它重新编排了一番,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其中“经 ...

    2024-01-13 0 知道
  • 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什么意思

    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什么意思

    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什么意思,,“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一句出自于《礼记·学记》,这个作品的题材是散文,创作的年代是在战国时期,作品的作者是战国时鲁国人乐正克,他是思孟学派的重要人物,那么“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什么意思呢?“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意思是(教育上)要严格要求,但不能让人感到压抑,遇到问题要进行启发思考,不能直接给出结论。整句话中强的意思是勉励、劝勉。弗的意思是不。抑的意思是压抑、挫伤 ...

    2024-01-13 0 知道
  • 读后感和感想是不是一个意思

    读后感和感想是不是一个意思

    读后感和感想是不是一个意思,,1、“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心得体会就是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读书心得同学习礼记相近;实践体会同经验总结相类. 从这两个基本概念来看,心得体会的范围更广泛”2、那么读后感的“感”到底是指什么呢?其实,感想,包括了两方 ...

    2024-01-11 0 知道
  • 不懂就要问名言名句

    不懂就要问名言名句

    不懂就要问名言名句,,不懂就问的名言警句有:1、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2、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仲虺之诰》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4、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5、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6、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论衡·实知篇》7、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 ...

    2024-01-10 0 知道
  •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翻译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翻译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翻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每件事情都有根本和枝节,也有开始和终结,应该清楚懂得什么在先,然后什么在后,这样就能靠近事情发展规律。它的出处是《礼记·大学》,主要就是一篇讲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文章,原来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据说曾经是曾子写出来的,还是属于秦汉时期儒家的作品,并且在中国古代讨论的教育理论之中,还是属于一部非 ...

    2024-01-10 0 知道
  • 精神的三间小屋800字

    精神的三间小屋800字

    精神的三间小屋800字,,精神的三间小屋著名作家毕淑敏有三间令人羡慕的精神小屋,我也有。淡泊明志是我精神的第一间小屋。君子之交淡如水。《礼记》说:“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据郑玄、孔颖达解释:君子相接不用虚言,小人相接虚辞相饰;淡水相合为江河,酒醴相合乃败坏。这里是借水和醴来喻扬儒家崇尚质实反对虚实的主张。水,淡而无味,但无酸酢;醴,甘甜而易坏。淡水相合如江河,坦荡浩 ...

    2024-01-10 0 知道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什么意思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什么意思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什么意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 “四书”之首。 朱熹又认为收在《礼记》中 ...

    2024-01-10 0 知道
  •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出自哪里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出自哪里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出自哪里,,无论在哪个年代,总有一些人他们不愿意简单平凡,无所作为。大家现在很多人口中的句子是出自前人之口,写于前人之手。纵观历史,那些拥有自己思想以及伟大抱负的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一般是关于他们自己那个朝代的或是自己的理想状态。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句话也表达了美好的希望,能够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并不仅仅是个人的,而是大家的,这是一种理想状态。这句话出自于《礼记》,历经 ...

    2024-01-10 0 知道
  • 大学之道修身

    大学之道修身

    大学之道修身,,《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 “四书”之首。 朱熹又认为收在《礼记》中的《大学》本子有错乱,便把它重新编排了一番,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其中“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十章,是曾子对 “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这样一编排,便有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大学》版本。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

    2024-01-10 0 知道
  • 国有道其言足以兴读后感

    国有道其言足以兴读后感

    国有道其言足以兴读后感,,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出自《中庸》《中庸》这本经典,也是源出《礼记》,相传为子思所作。由程氏兄弟推崇,朱熹作《中庸集注》而显著于世,“以续夫千载不传之绪”。《集注》开篇便是程子对于篇名的解释,“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以定理解庸者,颇为少见。是以朱子详之曰“庸,平常也”。平常之意,似与英文general可以互释,可释为一般,也可释为普遍 ...

    2024-01-10 0 知道
  • 不懂就要问写一段话

    不懂就要问写一段话

    不懂就要问写一段话,,1.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3.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不懂就要问》一文通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让读者知道了学习应该抱着不耻下问的态度,不懂一定要弄到懂。该课赞扬了孙中山不 ...

    2024-01-08 0 知道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出自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出自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出自,,选自《大学》。《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提出的“三纲 ...

    2024-01-06 0 知道
  • 古代文化常识积累

    古代文化常识积累

    古代文化常识积累,,1.称谓类(1)字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叫作“字”《礼记曲礼上》提出“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称人用字是出于礼貌或尊敬。(2)号又叫“别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3)谥号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 ...

    2024-01-05 0 知道
  • 大学之道中文版

    大学之道中文版

    大学之道中文版,,大学之道礼记〔两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 ...

    2024-01-04 0 知道
  • 大学之道资料

    大学之道资料

    大学之道资料,,“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 “四书”之首。 朱熹又认为收在《礼记》中的《大学》本子有错乱,便把它重新编排了一番,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其中“经 ...

    2024-01-04 0 知道
  • 大学之道礼记

    大学之道礼记

    大学之道礼记,,“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 “四书”之首。 朱熹又认为收在《礼记》中的《大学》本子有错乱,便把它重新编排了一番,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其中“经 ...

    2024-01-04 0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