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的传说简写100字
《日月潭的传说》课文讲述年轻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经艰险,降服恶龙,拯救日月,最后化作青山守卫日月潭的故事。体现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激发大家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
《日月潭的传说》是一篇关于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民间传说,文中恶龙与大尖哥、水社姐在道德和行为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恶龙,主人公舍生忘死、挺身而出,善恶相争。
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1自然段写日月潭的地理位置,还有日月潭美丽的自然景色。
第二部分为第 2—5 自然段:写日月潭的民间传说。
第三部分为第 6 自然段:写大尖山、水社山以及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相关内容
-
英雄观后感600字
英雄观后感600字,,今年是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我们歌颂英雄,学习长征精神,那什么是长征精神?无论是红军叔叔们四渡赤水、飞跃大渡河,还是翻雪山、过草地,无不体现出英雄们在面对各种困难、险境时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对于我们小学生,长征精神就是克服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遇到难题,就等着老师或父母讲,从不动脑筋思考;在学习上,碰到一点儿挫折,就心灰意冷、不敢迎难而上。红军长征之路坎坎坷...
-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阅读题及答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阅读题及答案,,习题:1、如果用小标题概括文章各个部分的内容,哪个不正确? ()A学习历史、积累资料B牢记嘱托、研读文献C悲愤交加、了此残生D发愤写书、完成巨著2、引发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下面哪个概括不正确? ( )。A受到母亲河的熏陶B古代英雄故事的感染C深受父亲的影响D他的心里很向往历史3、他还四次游历,广交朋友,积累史料。“游历”和“游览”有何区别? ( )。A两者的...
-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简述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简述,,《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的狼牙山,曾演出过震惊中外的悲壮的一幕:我八路军五位战士,为掩护主力部队与广大干部,群众突围,把上万名日伪军拖到棋盘索绝壁之上,胜利完成了阻击手任务,五壮士打完最后一颗手榴弹,飞身跳下绝壁。近一个世纪以来,在我国伟大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英雄模范人物,如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雷锋、赵一曼、...
-
辛弃疾词两首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词两首原文及赏析,,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者:辛弃疾 朝代:南宋 体裁:词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作者:辛弃疾 朝代:南宋 体裁...
-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赏析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赏析,,清代词论家徐轨谓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词苑丛谈》卷三)。在《东坡乐府》中,最具有这种英雄气格的代表作,首推这篇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鼻)矶时写下的,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 此词上阕,先即地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
-
大禹治水读后感200字
大禹治水读后感200字,,大禹治水是《史记》中的一个小故事。大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治理黄河水患的英雄。在负责治理水患的九年之中,大禹非常的敬业,他始终尽心尽力地工作在治理水患的第一线,有几次他路过自己的家,可他也没有时间进去看看亲人并休息一下。他无私地为人民奉献着,直到成功。他是人民的大英雄!人人都想成为英雄,可是英雄代表着牺牲个人利益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我忽然想到了一些职业也需要大禹奉献牺牲精...
-
荆轲刺秦王发生在哪个朝代
荆轲刺秦王发生在哪个朝代,,战国时代,公元前227年。《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为燕国勇于牺牲的精神。文章通过一系列情节和人物对话、行动、表情、神态等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了英雄荆轲的形象。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临行前,燕太子丹等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
-
经典红书读后感1000字
经典红书读后感1000字,,点亮心中一盏明灯———《林海雪原》读后感在众多红书中,最先吸引住我目光的是《林海雪原》,是曾经我和爸爸一起观看过的电视剧,但《林海雪原》这本书是我第一次阅读,带着以往的回忆我翻开书。一开始就把我带到了一个冰天雪地的东北大平原,这里有一支东北人民解放军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这股匪徒是原国民党的败兵,流窜到我军后方。侦察英雄杨子荣提出一...
-
读一本红书的读后感
读一本红书的读后感,,现在这个和平的世界,我们应该知道,这些都是革命英雄为我们带来的。近期,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革命英雄的故事》,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因为我被那些革命英雄而感动了。这本书中,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赵一曼;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的刘胡兰;还有视死如归的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而我说的这些革命英雄也都已经壮烈牺牲了。知道是什么让他们这样视死如归的吗?是信念...
-
开天辟地意思解释
开天辟地意思解释,,基本解释古代神话中说盘古氏开天辟地,从此才有人类。后来用“开天辟地”比喻有史以来。辟:开辟。详细解释1. 【解释】: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2. 【出自】:三国·吴·徐整《三五历纪》:“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3. 【示例】:感谢那些~,披荆斩莽的英雄们!只有你们...
-
青山不老为雪白头绿水无忧因风皱面的意思
青山不老为雪白头绿水无忧因风皱面的意思,,意思是:白雪降落青山顶,好象长了一头白发 ;微风吹拂水面,泛起涟漪,好象皱眉头。原文: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写作背景:它是清人李文甫随老师出游,老师指着远处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峰,吟了一个上句,要求学生对句。李文甫低头沉思,见身边一口池塘,绿柳倒映水中,清风吹拂,泛起阵阵涟漪,遂悟出一个对句,最后组合而成的一幅对联。青山原不老,为雪白...
-
文学名著读后感200字
文学名著读后感200字,,《水浒传》是部复杂、伟大的小说,它活跃地形貌、反应出了梁山叛逆的产生,成长壮大直至叛逆失败的整个进程。它明晰地形貌出了其时叛逆的社会来源和起因,并乐成塑造出了那些有声有色的叛逆好汉的形象,且透过他们差异的抵御阶梯睁开了叛逆进程。着实,我以为情节大抵能够分为两大部门:前70回是以宋江、晁盖为首,徐徐吸纳江湖四方的英雄上梁山。在这些俊杰中,有自愿上山的,有的是被贪官污吏逼得无...
-
虎门销烟感受
虎门销烟感受,,《虎门销烟》虽然,现在已是21世纪;虽然,现在也不再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虽然,我们曾说要将中国人的耻辱抹去;但,我们不能忘却的是那些伟大的爱国主义英雄!前段时间,我在网上观看了一部爱国主义影片——《虎门销烟》。这部影片主要讲述的是:1839年6月3日,林则徐等人将在虎门寨销毁鸦片。当时,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中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
-
三国演义第20章主要内容50字
三国演义第20章主要内容50字,,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首《三国演义》主题曲飘进我的耳朵时,我被它荡气回肠的旋律深深吸引,于是我利用暑假看了这本书。《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天下之间发生的故事,在这段时间涌现了无数英雄人物。在书中我最欣赏的是诸葛亮,诸葛亮又称伏龙,从“草船借箭”与火烧新野“等可以知道他是足智多谋的。他的智慧塑造了他的淡定,“谈笑...
-
盘古开天地60字简述
盘古开天地60字简述,,传说太古时候,天地不分,整个宇宙像个大鸡蛋,里面混沌一团,漆黑一片,分不清上下左右,东南西北。但鸡蛋中孕育着一个伟大的英雄,这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盘古在鸡蛋中足足孕育了一万八千年,终于从沉睡中醒来了。他睁开眼睛,只觉得黑糊糊的一片,浑身酷热难当,简直透不过气来。他想站起来,但鸡蛋壳紧紧地包着他的身体,连舒展一下手脚也办不到。盘古发起怒来,抓起一把与生俱来的大斧,用力一挥,只...
-
荆轲刺秦王350字简述
荆轲刺秦王350字简述,,《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为燕国勇于牺牲的精神。文章通过一系列情节和人物对话、行动、表情、神态等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了英雄荆轲的形象。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临行前,燕太子丹等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好友高渐离击筑,荆...
-
三国演义第13回概括50字
三国演义第13回概括50字,,记得曾经有一句话叫“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因为年少时读水浒容易学梁山好汉的义气,没准儿就去混了黑社会了。年老的时候不读三国是因为怕自己老了之后,读起三国来会感慨廉颇老矣却壮志未酬,会忍不住就会犯错。我不知道他说的对不对,所以就来亲身试验一下。罗贯中先生的这本《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我早已耳闻许久,今日却还是第一次拜读。读完之后十分震撼,金戈铁马、挥斥方琼、英雄...
-
英雄事迹读后感500字左右
英雄事迹读后感500字左右,,《邱少云英雄事迹》读后感今天,也就是9月12日,我读了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内容大概是这样的:在1952年十月十一日,邱少云和他的战友奉命到离敌人很近的地方潜伏,等到第二天傍晚发起战斗,以便突然地去消灭敌人。天黑以后,战士们秘密地摸到了潜伏点。他们三个一组,四个一组的分散开来,潜藏在茅草中。每个人从头到脚都插上了野草,伪装得像山坡上的野草,一点也看不出来。他们还可以听见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