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报国观后感

在《大河》中,对特定历史事件的描绘是成功的。影片没有热衷于对苦难的渲染和对"恶"的肆意展示,而是把着力点放在了表现苦难中迸发的人性美的光彩上。陈大河与异国姑娘冬妮娅志同道合、相濡以沫的爱情,支撑着他们跨越意识形态屏障,度过了艰难时日;为了保护冬妮娅,的父亲挺身而出,毅然认做女儿护在身边。这些情节如穿透乌云和阴霾的一线线阳光,照亮了人生,点燃了希望,伸张了正义。

特别要提到的是方文刚这个角色。他是陈大河的同学与同事,和那个时代的几乎所有年轻人一样,同样有理想和抱负。尽管在艰苦面前他曾经有过失望和消沉,但在文革中,却勇敢地主动承担了所有"罪责",保护了陈大河。这种晓以大义的自我精神,是对文革中那些卑鄙"叛卖"行径的鞭笞;是对中华民族"舍身求义"传统美德的坚守。他虽然因此被迫离开了陈大河,从影片叙事中消失了,但是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运用典型化手法,在生活的旋涡中塑造当代人物的鲜明性格,是这部影片的一个重要特色。

成功反映当代多民族社会生活的本质特点《大河》围绕两代人治理塔里木河的故事展开,具有典型而浓郁的新疆多民族特色。真实而自然地表现民族关系,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要求之一。在当代新疆的文艺创作中,我们既需要那些深刻揭示民族社会自身生活、生动塑造本民族时代新人形象的优秀作品,更需要深刻反映在新疆这块祖国热土上,各民族相惜相依、共荣家园,自古以来形成的"大家庭"关系和兄弟姊妹情意的作品。《大河》在反映当代多民族社会生活的这一本质特点方面也是成功和感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