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400字赏析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介绍水果佳品荔枝的文艺性说明文。作者从幼年读《荔枝图序》产生疑惑写起,接着按植物学的观点,用生动有趣的文字,科学而详尽地说明了荔枝鲜果的形态和生态特征。先由主到次地由果说到花,再由表及里地由外壳说到内核,然后由介绍荔枝说及荔枝生产的一些情况,不仅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一般习惯,而且突出了介绍的重点,使读者对荔枝有一个较为全面而正确的了解。

作者在行文时恰当地把有关内容组织到一起,如把荔枝的成熟期与成熟时荔枝果壳的颜色放在一起介绍,把荔枝的干制法与荔枝肉放在一起介绍等等,笔墨经济而又内容丰富。

阅读时注意文章从多方面抓住荔枝特征逐一加以说明这一点,读后把这些归纳起来,就能整理出一个较完整的认识来:“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它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我国“古代讲荔枝的书”很多,“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其中“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的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内容包括荔枝的产地、生态、功用、加工、运销以及有关荔枝的史事,并记载了荔枝的三十二个品种。”“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生长在我国南部地区的广东、福建、四川、广西、云南、海南等省。其成熟期因地域、品种不同而不同,但“都以七月为盛期”“成熟的荔枝(壳)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我们吃的荔枝肉“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做假种皮。”“真正的果肉倒是……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荔枝果实味道甘美,“适宜于生食”,但色味易变“不耐贮藏”;烘干晒干,方可存放。“荔枝花多,花期又长,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盛产荔枝的地区,应该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现知“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很难向北移植。但“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应该能够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

概括言之:荔枝鲜果,百果之王,我国特产,历史悠久,专著颇多,世界翘楚,品种繁多,源远流长。性喜温暖,难于北移,生长地域,我国南方,成熟时间,阴历六月。色泽绚丽,红色为主,壳面奇特,外形出众。味道甘美,适于生食,肉质易变,不耐贮运,烘干晒干,方堪久存。水果佳品,蜜源植物,大力发展,满足需要。荔枝的主要特性,已囊括于其中。

作者是用文艺笔调、通俗生动的文字饶有兴味地把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介绍出来的。所写,既有一般说明文简明准确的特点,又有清新诱人的诗意。为了加强说明的科学性,丰富介绍的内容,作者征引了十余条古今资料,由于采用了摘句引用、意引等多种方法,资料虽多却不显冗长,反增添了文采。读后使人在兴致勃勃中增知获益,还能得到美的享受和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1至10段是文章主体、重点所在,这是无庸置疑的,但后四段虽非主体,却是全文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荔枝的好吃、荔花是蜜源出发提出了大力发展荔枝生产的建议,这一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荔枝生产的前景展望,寄托着作者的爱国深情,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意图。

后四段与前十段除了有从生态谈到生产这样的内容上的关联,还有着作者结合写作时社会大环境产生的有关荔枝的三个设想(进一步解决生产出来的荔枝的贮运问题;尝试解决荔枝北移问题;盛产荔枝的地区,大力发展荔枝生产问题)的连贯性,这些都是为本文写作目的、表现中心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