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32到38自然段妇女们特征
在中国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解放区,抗日战争的背景与乡村社会的固有特征造就了“革命乡土小说”的兴盛。孙犁以作品《荷花淀》名世,其抒情化和风俗化相结合的写作特征,与对于女性的赞美和浪漫之结合,共同形成了以孙犁为核心的“荷花淀派”文学。孙犁笔下的女性以善良、坚强、温柔又美丽动人闻名,他毫不吝惜对于女子的赞美:“二十多年里,我确实相信曹雪芹的话:女孩子们的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
然而,作品中这种温婉可人的女性形象的大量出现,让人一方面在享受这种阅读带来的舒适之时,字里行间中隐约表现出的忧郁和悲伤,也使人不得不思考,在当时战事焦灼的背景下,女性所必须要承担的重任。《荷花淀》所讲述的,是在紧张激烈的抗战背景下,白洋淀一隅中一则成功打击敌人的故事:几个农村青年参军,因为走得急促,除了水生之外,都没有来得及同家人告别。他们的妻子思念不过,便想乘船看望丈夫,但不巧错过。在回家的路上,她们的小船遇到了日本侵略者的运输船,一直被敌人追赶着。幸好她们丈夫的队伍早已埋伏在这里,给敌人一个迎头痛击,妻子们在无意中与丈夫重逢,喜悦宽慰的同时,自己也成为了引诱敌人进入包围圈的抗战英雄。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水生嫂是作者孙犁着力描写的人物。在《荷花淀》里,孙犁却并没有正面塑造这位女性具体的外貌,仅仅通过小说中的编席场景——“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孙犁,《白洋淀纪事》,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第9页。]交代了这位关键人物的出场。但是,似乎这一点又已然足够,我们几乎能够想象,在静谧的荷花淀里,这位勤劳的少妇一定是一位温柔、善良又标致的人。
当她的丈夫水生,这个小苇庄的游击队长晚回家时,水生嫂从他紧张急迫的神情中便能够看出不同寻常。在得知自己的丈夫将要离开家到大部队中后,水生嫂一面听着他向自己解释的离家原因和抗战意义,一面内心中早已泛起涟漪,孙犁这样描写她的吃惊与隐忍:“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而水生显然是没有发现妻子受伤了的,但出于对她的心疼和体谅,以及自己无法尽责的无奈,水生只能嘱咐妻子:“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懂事。”……“千斤的担子你先担着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丈夫临走前的话是《荷花淀》小说前半部分值得唏嘘的地方:“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不要让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前两句话都是相对客套的嘱咐,只有第三句才真正体现了出一个丈夫对于敌占区妻子安危的挂念。毋庸置疑,抗击敌人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但是对于水生嫂来说,丈夫的任务与职责不仅会让他自己本身出于危险之中,亦要迫使自己努力地坚强起来,以为更好地承担家庭的重任。
因此,水生嫂在同自己的丈夫的对话中一直表现得处于被动地位:“女人低着头说”……“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对水生嫂来讲,丈夫的革命选择是应该要绝对支持的,而这种支持革命的做法,便意味着她自己也要分担着这个民族所受的灾难。
《荷花淀》至此似结束了一幕。故事的再开始便是两天后,几个青年妇女打算去看望丈夫,她们的理由五花八门,并兴奋地沉浸在自己和丈夫重聚的想象之中,以至于看轻了水生嫂对于安全的提醒。在寻找丈夫的途中,作者故意让这群少妇们先扑了个空,但是她们很快便将失望和伤心忘诸脑后,小船在欢声笑语中继续前进。
而正是在这时,她们发现自己已经被敌人跟上,这场白洋淀里的水上追击战立刻开始。女人们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就跟着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但是每一个人又抱着决心:“假如被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紧张的逃跑过程衬托出最后结局的美好和温馨。孙犁在这里略去了战争厮杀的残酷,却将更多的笔墨倾注在女人和男人的眉目传情甚或打情骂俏的浪漫场景的描绘中,使得这些人物尤为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