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50字故事
《虎门销烟》这篇课文讲1839年6月3日,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提示了虎门销烟伟大意义,讴歌了林则徐的凛然正气。
课文中林则徐与义律的矛盾焦点是缴烟。林则徐与义律的矛盾冲突中林则徐抓住要害,步步紧逼,致使义律从找借口到耍无赖最后语塞,投降。本文是一篇爱国主义的好教材,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好教材。
主要的三个场景中,“林则徐最终挫了义律的锐气”是后文一系列场景发生的关键。重点场景“虎门销烟”壮观而隆重。重点场景从人物、地点、环境角度来描写,人物:多而广,男女老少,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漫山遍野的人群。地点:码头台阶,山坡上,海滩上。环境:土炮轰鸣,欢呼“万岁”等。这是全文的高潮,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虎门销烟”大快人心,撼天动地,表现了林则徐“销烟”的伟大壮举,更体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强决心。
相关内容
-
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
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 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水师提督关天培等缉拿烟贩,整顿海防,命令外国商人交出鸦片,将英美商的两万多箱鸦片在虎门付之一炬。公元1838年9月,林则徐在湖广总督任上向道光帝上了一份奏折,大声疾呼:如果再不严禁鸦片,那么几十年后,中国几乎没有可以派出抵抗敌人的军队,而且没有可以发军饷的白银,国家就被鸦片蛀空了!道光帝本人也抽过鸦片,亲身感受过洋烟的毒害,林则徐的警告使...
-
黎明原文及赏析
黎明原文及赏析,,赏析:诗人通过“我”来写“我”与黎明的关系,以“我”对黎明的感情来讴歌黎明。整首诗写得明丽潇洒,娓娓动听,反映了当时处于黑暗之中的民众,对于黎明,对于光明的一种渴望。艾青在《诗论》中,提出了“散文美”的问题,这在《诗论》中占有重要位置,表达自己所生活的时代——赋予诗以新的生机。”作者简介: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
-
虎门销烟林则徐的故事
虎门销烟林则徐的故事,,林则徐派人在虎门海滩的高处,挖了两个长宽各五十丈的大池,池壁有涵洞与大海相通。6月3日,林则徐率领广东大小官员,前来监督销毁收缴的鸦片。一箱箱鸦片被投入浸满海水的大池中,再倒上海盐和生石灰,顿时池水沸腾,浓烟滚滚,鸦片化作了灰烬。成千上万围观的群众,发出了春雷般的欢呼声。一批焚毁,冲刷干净,又投入一批。就这样,虎门销烟整整持续了二十三天。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
-
我与地坛简介
我与地坛简介,,《我与地坛》是一篇长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著。这部作品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是作者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晶。散文中饱含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对亲情的深情讴歌。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史铁生(1951~2010),男,汉族,1...
-
虎门销烟过程简介
虎门销烟过程简介,,虎门销烟,即发生在1839年6月,由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毒品鸦片的历史事件。1838年以英国、法国为代表的欧美等国的商人在广州大量贩卖鸦片,清廷派林则徐在两广总督邓延桢支持下,缉拿烟贩,整顿海防,招募水师,限令外商交出鸦片,保证“永不夹带鸦片”。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
-
虎门销烟纪念碑
虎门销烟纪念碑,,林则徐纪念碑矗立在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沙角炮台下濒海操场上。该纪念碑是纪念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丰功伟绩。建于新中国成立之前,碑名是由当时广东省主席陈铭枢所题,一直以来保存完好,供游人参观,敬仰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国主义的光辉一页。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林则徐被撤职查办。他还是是我国鸦片战争前期的民族英雄。虎门销烟,还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他打...
-
虎门销烟池遗址
虎门销烟池遗址,,虎门销烟池遗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镇口村。1800年至1839年间,英国鸦片的大量输入,严重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使中华民族蒙受了深重的灾难。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会督文武大员在虎门镇口海滩上举行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当众销毁鸦片2,376,254斤,在世界禁毒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林则徐指挥在海滩高处开挖的两个销烟池,长、宽各46.5米,池底平铺石板,四周置桩栏板,池...
-
虎门销烟故事概要200字
虎门销烟故事概要200字,,1839年6月3日,“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包包海盐倒入池内。等烟土泡透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开了,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 林则徐浩然正气地对外国商人说:“现在你们都看到了,天朝严令禁烟。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转告各国...
-
虎门销烟感受
虎门销烟感受,,《虎门销烟》虽然,现在已是21世纪;虽然,现在也不再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虽然,我们曾说要将中国人的耻辱抹去;但,我们不能忘却的是那些伟大的爱国主义英雄!前段时间,我在网上观看了一部爱国主义影片——《虎门销烟》。这部影片主要讲述的是:1839年6月3日,林则徐等人将在虎门寨销毁鸦片。当时,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中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
-
虎门销烟50字概括
虎门销烟50字概括,,1.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2.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次,这次禁烟运动...
-
埃及的金字塔课文主要内容
埃及的金字塔课文主要内容,,《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性文章。课文以清晰的条理,平实的语言,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文章借物写人,借“金字塔”建筑,讴歌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以及勤劳。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来理解: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告诉我们金字塔的地理方位和概貌。第2、3自然段是...
-
我与地坛小说
我与地坛小说,,1、《我与地坛》是一篇长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著。这部作品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2、是作者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晶。散文中饱含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对亲情的深情讴歌。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3、作品评价《我与地坛》像是与整个...
-
我与地坛主要表达了史铁生感受到的
我与地坛主要表达了史铁生感受到的,,《我与地坛》是一篇长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著。这部作品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是作者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晶。散文中饱含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对亲情的深情讴歌。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我与地坛》集中思考和...
-
我与地坛人教版
我与地坛人教版,,《我与地坛》是一篇长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著。这部作品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是作者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晶。散文中饱含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对亲情的深情讴歌。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代表作有《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
-
虎门销烟500字故事
虎门销烟500字故事,,1839年6月3日,天刚蒙蒙亮,广州城就沸腾起来了。城门旁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纷纷前来围观。有的人大声宣读着:“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盈盈地捋着胡须。青年人兴奋地挥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滩去看呀...
-
虎门销烟的故事
虎门销烟的故事,,虎门销烟(Destruction of opium at Humen,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此次战争时签订的。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
-
虎门销烟300字故事
虎门销烟300字故事,,在1839年3月的一天,广州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挤在珠江两岸,争着目睹钦差大臣林则徐的风采,同时也在等待他完成一件大事,就是销烟!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呢,这还要从当时的鸦片走私猖獗说起。嘉庆皇帝后期,清朝的统治越来越衰落,而此时欧美国家发展却很快,欧美国家的商人把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中国,作为他们海外市场扩张的主要目标。但中国自古便以农业立国,老百姓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
-
致大海哪里有拜伦
致大海哪里有拜伦,,《致大海》是俄国浪漫主义诗人普希金的一首政治抒情诗,全诗通过海之恋,海之思,海之念的“三步曲”,表达了诗人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思想感情。创作背景:普希金在青年时代就深受十二月党人的影响,写下了许多歌颂自由民主的政治抒情诗。1820年,普希金年仅21岁就被沙皇放逐到俄国南部。1824年夏天,他与奥德萨总督发生冲突,又被军警押送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囚禁在那里长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