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历史背景
1、历史记载: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由丞相李斯依惯例开始主持规划设计营建陵园,大将章邯监工,秦始皇成年后扩大了营建规模,直到其死后两年才由其子秦二世草草完工,修筑时间达39年之久。
2、简介:
兵马俑(英语:The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俑作为古代墓葬的一种陪葬品而出现,秦始皇兵马俑是制成兵马(士兵、战马等)形状的陶俑。
秦兵马俑坑发现于1974年,秦始皇兵马俑坑位于今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1] 是秦始皇帝陵的一部分陪葬坑,在已发现的三座俑坑里出土了大量的兵马俑。
1987年,秦始皇帝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先后已有200多位国家领导人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3、评价:
中美建交35周年之际,曾为1979年中美两国建交做出重要贡献的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于2014年9月6日到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这也是卡特总统第二次参观兵马俑。参观结束时,卡特总统写下留言:“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博物馆,从我33年前第一次来访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祝贺你们在文物保护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相关内容
-
秦兵马俑300字
秦兵马俑300字,,这里便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虽说透着一丝古色古香的气息,但是仍然能感觉出刀光剑影的寒气。今天,我们一行人就是专程来参观这里的。我早早就听说过秦始皇兵马俑的雄伟和壮观,但是不亲临其境还是难以体会到这种叹为观止的壮丽。我们一进大门口,就匆匆赶到了一号坑。据说一号坑中的兵马俑数量最多,而且秦始皇兵马俑就是在这里被发掘的。我刚刚迈进一号坑,就被惊呆了:面前是一个长一公里,宽半公里的长方...
-
总有欢笑让我回想起作文
总有欢笑让我回想起作文,,阳光,逐渐暗了下去。我坐在桌前,捏着笔,听着窗外孩子们的嬉笑声,总下不去笔。这些声音,让我回想起那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也是一个阳光快暗下去的下午,按照惯例,从幼儿园回家,我书包一放就会飞出去玩。我飞快地推开门,飞快地跑到老地方——滑梯场,那是我们几个好兄弟的根据地,每次我都是最晚到的一个,他们总会笑着说:“蜗牛王,你又是最后一个。”而我的回答总是:“现在我是最后,以后就...
-
我们班的清明节扫墓之行
我们班的清明节扫墓之行,,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到来,为了纪念英勇牺牲革命先烈,我们学校今天组织去烈士陵园扫墓。为了今天扫墓,昨晚我还特意让妈妈教我做了两朵小白花呢。听妈妈说她们小时候扫墓用的花可都是她们亲手做的,我想我也得自已亲自动手才能显得更真诚些。吃过饭我们准备出发了,老师给我们分好小组,每个小组配一个小组长协助老师管纪律。我们一组共有七个人,我是组长。分好组,我们就出发了,一路步行来到了烈士...
-
圆明园的毁灭历史背景资料
圆明园的毁灭历史背景资料,,背景: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在沙皇俄国和美国的支持配合下,联合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第二专次鸦片战争。其目的是属要攫取更大的殖民利益。他们先在广州两度挑起战端,但未达到予期愿望。为了对清政府直接施加压力,就决计陈兵京城。侵略军于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
-
坟与墓的区别
坟与墓的区别,,一、形状不同1、墓一般是平的,不高于地面。2、坟是在墓上还堆起一个土包,以做标记。二、埋葬之人尊卑不同1、知识分子的,或有一定知名度的,不是当官的,特指墓 。2、奴隶,农民,下层人民的,特指坟。三、坟与墓:坟字繁体从土从贲,“贲”意为“前冲”,“土”与“贲”联合起来表示“冲天而起的墓”。四、墓字从莫,莫字意为日在草丛之中,时当黄昏,太阳下山,死者此时下葬,与太阳一起隐没,故墓葬不垒...
-
林黛玉进贾府为什么舅舅不见
林黛玉进贾府为什么舅舅不见,,一方面,封建礼法与今天的礼仪有别。古时,晚辈来访必须拜见至亲长辈,但长辈可以不必正儿八经接见。此外,还有男客女客分别接见的惯例。这从书里罗列的情形便可以找到类似的明证:第24回说贾赦病了,家人们去探望,姑娘们都没有面见,只有贾宝玉可以当面问候。还有,贾母过生时,宁国府负责接待官客,荣国府负责安排堂客。这里的堂客,也就是专指来贾府的夫人、女儿等女眷们。就是贾府的元宵夜宴...
-
清明节:祭奠先烈
清明节:祭奠先烈,,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采用各种形式祭奠革命先烈,但让我最难以忘怀的是****年的清明节扫墓活动。30年前老师的谆谆教诲,还一直响在我耳边:革命烈士以会做人为首义,年轻人要有为人民谋利的远大理想,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记得是在****年的4月4日早晨,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带上亲手折制的小白花,于8:00准时出发来到聊城革命烈士陵园。站在烈士墓前,老师给我们讲了革命烈士—苏树...
-
清明节扫墓有感
清明节扫墓有感,,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我和爸爸、妈妈再次来到我们襄樊烈士陵园。来到一个个的烈士的墓碑前,向烈士们献上自己亲手做的小白花。在这雄伟而高大的墓碑前我不禁想:这么多为国而战、挺身而出的热身男儿为了人民而失去了像金子一样宝贵的生命。烈士们啊!你们为了我们现在幸福生活而牺牲,在战场上,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亲人,虽然你们想起了,但是你...
-
谏逐客书4部分
谏逐客书4部分,,1、今天,我把一篇古文背了下来。这篇文章就是秦朝时的丞相李斯写的《谏逐客书》。我读了,感想颇多。2、《谏逐客书》的作者李斯,是秦始皇时的丞相,他辅佐秦始皇灭了六国,统一天下。可以说,没有李斯,就没有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也因为此,李斯一直倍受秦始皇的尊敬。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这才产生了这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谏逐客书》。可以说,没有这篇《谏逐客书》,李斯就被秦始皇“驱逐出境”了...
-
雨巷创作的历史背景
雨巷创作的历史背景,,《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血腥的“四·一二”大屠杀之后。诗人时年22岁。曾因投身革命而被捕的诗人,面对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隐居在江苏松江朋友家,孤独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夜坐听风,昼眠听雨”,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可生活贫乏,整天“窗头明月枕边书”,诗人只能在“旧时的脚印”、“青春的彩衣”和星光下的盘桓中寻求慰藉。个性的轻柔、...
-
清明节:铭记过去,展望未来
清明节:铭记过去,展望未来,,下午3点,我校青年志愿着在瑞京大门口整装待发,怀着一颗激荡不已的青年心和一腔热情澎湃的爱国血来到了漳州烈士陵园---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追思先烈的丰功伟绩。在烈士纪念碑前,主持人洪亮的演讲词直入云霄,令人荡气回肠。烈士纪念碑高20米左右,碑上刻有"烈士英雄永垂不朽"八大金光大字,闪闪发亮。那一刻,我们心中有一肚子的感慨,思想在瞬间得到升华。不禁在脑海里浮动先烈们英勇...
-
我的叔叔于勒o450字作文
我的叔叔于勒o450字作文,,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之后,我的父亲在一艘客船上,无意听到了于勒的消息:到了美洲后,于勒迅速的借了一笔钱,并用这笔钱租了一家小店,利用他是法国人的这一特点,迅速的招徕了一大批顾客,向他们出售法国物品。就在这时,他向我的父亲送去了第一封信,就是这一封信,让我的父亲重新燃起了对于勒的希望。在此后的两年时光中,于勒的老毛病又犯了,又...
-
不懂就要问词语
不懂就要问词语,,《不懂就要问》词语: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霎时:极短时间。照例:依照惯例或常情。戒尺:旧时教师对学生体罚时所用的木板。稀里糊涂:认识模糊,不明事理,形容对事物一点儿也不明白。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不懂就要问》近义词:照例——照常 流利——流畅 霎时——瞬间清楚——明白...
-
不懂就要问里面照例的意思
不懂就要问里面照例的意思,,照例:依照惯例或常情。《不懂就要问》课文主题:这篇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不懂就问的态度和勇气,启发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敢于去问。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在文中的体现:①孙中山每天照例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②孙中山壮着胆子请求老师给他讲课文内容。 ③为了学好知识,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
-
锦瑟原调是什么调
锦瑟原调是什么调,,是无端五十弦调。《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此诗是李商隐最难索解的作品之一,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作者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
-
秦兵马俑几个俑坑
秦兵马俑几个俑坑,,截止到目前,秦兵马俑已发掘三个佣坑。分别被命名为一号坑,二号坑和三号坑。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
-
中国建筑的特征文法和词汇的含义
中国建筑的特征文法和词汇的含义,,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还要注意单句的限制。答案: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中国建筑的规则和惯例。思路解析: 解题...
-
秦兵马俑考古历程
秦兵马俑考古历程,,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由丞相李斯依惯例开始主持规划设计营建陵园,大将章邯监工,秦始皇成年后扩大了营建规模,直到其死后两年才由其子秦二世草草完工,修筑时间达39年之久。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俑作为古代墓葬的一种陪葬品而出现,秦始皇兵马俑是制成兵马(士兵、战马等)形状的陶俑。秦兵马俑坑发现于1974年,秦始皇兵马俑坑位于今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