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背景资料
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七律·长征》仅用56个字,便高度概括了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通过生动典型的事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相关内容
-
七律长征几年级的课文
七律长征几年级的课文,,《七律·长征》是五年级的课文。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这是一首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的革命史诗。它不仅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不...
-
七律长征的内容
七律长征的内容,,《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七律·长征》仅用56个字,便高度概括了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通过生动典型的事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这首诗的首联是全诗的统领,以直白的语言...
-
七律长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七律长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七律长征表达的情感:二万五千里长征是艰苦的,但作者将强渡大渡河、勇攀乌蒙山、过雪山草地灯艰苦卓绝的经历通过短短的几句话述说出来,充分表明了作者和红军战士的革命主义精神,为国家,为民族,奉献自己全部所有的奉献精神,是民族史上的一座丰碑,照耀着后来的人们。1、冲破艰难险阻,排除万难,度过乌江天险,巧渡金沙江,遇到很大的困难,终于抵达我军的大本营,实现了胜利会师,长征即将...
-
七律长征的地名正确排序
七律长征的地名正确排序,,《七律。长征》地名排序: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这首七律是毛泽东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翻译: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
-
七律长征地名排序
七律长征地名排序,,《七律·长征》地名排序: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这首七律是毛泽东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七律·长征》里的地名1、五岭:指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2、乌蒙:指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3、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4、金沙江:即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县之间的一段。5...
-
陈涉世家写作背景
陈涉世家写作背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他焚书坑儒,又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长城,骊山墓,阿房宫,徭役沉重,赋税繁重,刑法苛酷,老百姓怨声载道。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靠赵高上台,并杀了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农民阶级与统治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到了公元前209年,终于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由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以可靠的历史...
-
海燕背景资料
海燕背景资料,,《海燕》是高尔基早期创作活动中的一篇著名散文诗。就是一只鸟儿在《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所唱的歌。这种思想倾向的作品在当时是无法发表的。高尔基先把它寄给了莫斯科的《信使报》,在审查时,被书报检查官禁发了。高尔基又把这篇作品寄给彼得堡的《生活》杂志,也被当局禁止了。但作品的结尾部分《海燕》却被单独发表在1901年4月的《生活》杂志上,这是审查官的疏忽造成的。事实上,作品一经发表,引起了...
-
天上的街市创作时间和背景
天上的街市创作时间和背景,,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牛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1921年和1922年这两年中,郭沫若三次回国。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背景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背景,,写作背景:1978年12月,中国迎来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79年4月,诗人面对祖国摆脱苦难、正欲奋飞的情景,以自己独有的抒情方式写下了此诗。舒婷是在中国正遭受十年浩劫的动乱中成长的。她初中毕业后即下乡插队,后又当过工人。在国家蒙难、人民遭殃的混乱岁月,备尝艰辛的舒婷,内心的迷惘、痛苦可想而知;“四人帮”粉碎了,她又是何等的满怀喜...
-
水浒传读后感悟50字
水浒传读后感悟50字,,水浒传读后感50字 篇1:《水浒传》我被书中的英雄人物的豪情壮举和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他们除坏蛋的时候我为他们加油,当他们被捉时我为他们担心,当他们上梁上泊时我为他们高兴。水浒传读后感50字 篇2:在人物塑造方面一是有与众不一样之处,梁山的108位好汉描画的惟妙惟肖,好像眉睫。它们每独自一个人都是有自个儿的独特的风格的,每独自一个人都是赤胆忠心,豪迈气势云天。水浒传读...
-
木兰诗创作背景
木兰诗创作背景,,“创作背景《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是中国诗史上罕有的杰作,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全诗主要讲述的是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并在战场上建立功勋的事。此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此诗收入《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
-
北方区执行委员会书记
北方区执行委员会书记,,中国北方执行委员会书记是李大钊。李大钊同志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那时,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封建统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灾难之中,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进入二十世纪,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特别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曙光初现的变化。李大钊同志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作背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作背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
刷子李同上一堂课
刷子李同上一堂课,,1、今天,我在家里认认真真看了《同上一堂课》,我看了之后的感触,可是一言难尽的。这一堂课的主题是“诵读经典,照亮人生。”2、当主持人宣布诵读经典,照亮人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正式启动后,说:“接下来让我们用妇孺皆知的诗歌,去重温古典的韵律和美好。”《春晓》的花落缤纷;《悯农》的汗水涟涟;《登黄鹤楼》的黄河奔波;《沁园春·雪》的江山壮美。从清新婉约到慷慨豪情,从自然规律到家国...
-
捕蛇者说背景
捕蛇者说背景,,柳宗元在贬谪生活中,有机会接触社会的下层,了解民间的疾苦。因此他对当时残害人民的苛政,对社会的黑暗现象,写了不少文章加以揭露。著名的《捕蛇者说》就是这类文章的代表。柳宗元的贬地永州,在当时是相当荒僻落后的地区。司马是刺史的助手,有职无权。柳宗元在这里住了将近10年,到元和十年(815)才被改派到柳州当刺史。在刺史任上,他“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取得显著政绩。但因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
-
只拣儿童多处行背景
只拣儿童多处行背景,,《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发表于1962年5月6日《北京晚报》的散文,后收入散文集《拾穗小札》。作者是冰心。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述了一群像春天般充满活力的儿童,表现了儿童活泼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喜爱儿童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表面上是说孩子们在哪里春天就在哪里,跟着他们的足迹就可以找到春天。其实文章隐含着的意思是说孩子们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活泼可爱。为了表现孩子们的这个特点,作...
-
威尼斯的小艇背景资料
威尼斯的小艇背景资料,,《威尼斯的小艇》是马克·吐温撰写的文章。文章描绘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的异国风情。《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实验版小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文句,展示了瑰丽的异国风情与小艇的独特作用。课文从“我”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代了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接着详细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
-
只拣儿童多处行创作背景
只拣儿童多处行创作背景,,《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发表于1962年5月6日《北京晚报》的散文,后收入散文集《拾穗小札》。作者是冰心。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述了一群像春天般充满活力的儿童,表现了儿童活泼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喜爱儿童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表面上是说孩子们在哪里春天就在哪里,跟着他们的足迹就可以找到春天。其实文章隐含着的意思是说孩子们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活泼可爱。为了表现孩子们的这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