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插叙
表达有技巧,言之要有序。在记叙文中,有的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有的按照地点转移的顺序,有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还有的按照“总、分、总”的结构顺序等等。
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按照实践的顺序依次写了“被捕前的紧张空气和爸爸的繁忙的工作”“被捕时爸爸的镇定”“法庭上爸爸的凛然正气”“被害后我的悲痛心情”。结尾点题:我永远忘不了——1927年4月28日,那是父亲的被难日。
1.课文第一自然段属于非回忆性部分,独立成段。后面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的。
2.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者之一。1927年4月6日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同年4月28日遇难。
3.本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写的怀念父亲的文章。因为是写在父亲遇害16年后,所以起名《十六年前的回忆》。写在1943年的延安。
相关内容
-
草船借箭的意思
草船借箭的意思,,【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字数】: 四字成语【繁体】: 艸舩借箭【注音】: ㄘㄠˇ ㄔㄨㄢˇ ㄐ一ㄝˋ ㄐ一ㄢˋ【简拼】: CCJJ【结构】: 紧缩式成语【年代】: 古代成语【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成语解释解释: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出处:明·罗(好工具hao86.com)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回目:“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
对偶是用数字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
对偶是用数字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特征: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对偶: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对偶俗称对子,在诗词曲赋等韵文中称为对仗。对偶独具艺术特色,...
-
庖丁解牛教案
庖丁解牛教案,,《庖丁解牛》教案教学目标1.从课文中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2.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掌握“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肯綮”等词语的意思。了解“乎”、“然”、“为”、“于”等虚词的用法。难点、重点1.作者写解牛场面,为...
-
童年的朋友插叙的作用
童年的朋友插叙的作用,,插叙的作用:(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2)、 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3) 、使文章脉络清晰。(4)、 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5)、 突出主题。(6)、 为下文作铺垫。(7)、 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8)、补充说明了有关文章的具体内容。(9)、 让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10)、有助于情节的展开,刻画人物性格,补充背景材料...
-
秋天的怀念3处插叙在哪
秋天的怀念3处插叙在哪,,《秋天的怀念》3处插叙:一、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1)内容:补充交代母亲爱花,爱生活,为了儿子放弃自己的兴趣、放弃对生活的享受,表现出母亲的无私。(2)结构:为下文母亲央我看花及我用看花的方式缅怀母亲做铺垫。二、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1)内容:补充交代母亲病情的严重。 在重病的情况下...
-
乡愁余光中推荐理由
乡愁余光中推荐理由,,1.第一个原因,《乡愁》这首诗所表现的,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有普遍意义的母题之一:思乡。2.第二个原因,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表达的是中国海峡两岸长期隔绝,急需统一这一宏大的政治主题。3.第三个原因,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之所以深入人心,还在于它有一个非常明朗的简单的结构。《乡愁》是现代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诗中通过“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
-
紫藤萝瀑布插叙作用
紫藤萝瀑布插叙作用,,作用:一方面,十年前是文化大革命,指十年浩劫。另一方面,至十年前哥哥重病。这是忆花。在看花中忆花,由人到花到国家。从花中,往事中。领悟到人和花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花会充开,人的不幸会过去,祖国会好起来。总之,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对花有感情才会有感悟。《紫藤萝瀑布》是当代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选自《福建文学》1982年第7期。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
-
海上日出日出时的变化
海上日出日出时的变化,,《海上日出》日出时的变化:一开始是浅蓝的,后来有红霞了,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海上日出》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展现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文章的语言文字优美、易懂,易于学习。《海上日出》课文结构:第一种: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看...
-
植树的牧羊人11段插叙的作用
植树的牧羊人11段插叙的作用,,1.在文章的第11自然段插叙了牧羊人三年来的生活以及家庭的情况。2.用处: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推动情节发展,有助于情节的展开,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3.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凭着一己之力和数十年的时间,在荒漠中种出了大片的树林,把土丘变成了绿洲。...
-
驿路梨花22段插叙的作用
驿路梨花22段插叙的作用,,《驿路梨花》插叙的作用是: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驿路梨花》文章通过写云南边疆哀牢山中路边一间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本文的悬念贯穿全文,这个悬念是“茅屋的主人是谁?”标题为“驿路梨花”,一语双关,既写小屋外边的自然界的梨花,更写...
-
插叙和倒叙的区别
插叙和倒叙的区别,,我们平时写作以及看电影的时候,都会知道它用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最常用的就是倒叙以及插叙,其实这二者是有所区别的。插叙和倒叙的区别:插叙是补充事件让它变得丰富,倒叙则是为了制造悬念而添加的。插叙是直接插入到文章中来进行阐明,倒叙则是把结局放到最开头的部分,然后围绕这个倒叙来进行表达。另外插叙是在中间段的时候对一件事情进行表达,而倒叙则是直接把后面要发生的事情提前告知大家,这样会让大...
-
《乡土中国》推荐理由
《乡土中国》推荐理由,,1、《乡土中国》是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创作的社会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48年。《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2、在《乡土中国》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全书主要探讨了差序格局、男女有...
-
我的母亲初一
我的母亲初一,,《我的母亲》是小说家老舍的作品。《我的母亲》是一篇质朴无华、情真意切的回忆母亲的散文。 文章中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子女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赞颂之情。在文中,老舍细细地描述了母亲的性格,她勤劳、热心、疼爱儿女。母亲给他的是“生命的教育”。这篇文章的风格是纯朴而清新的。语言随情而发,自然朴素,字字句句都是浓得化不开的情深之语;结构任性而为,平实流畅。结尾处,一声沉痛的叹息,明白...
-
庖丁解牛讲了什么故事
庖丁解牛讲了什么故事,,1、《庖丁解牛》的主要内容为在战国时,有一个厨师为梁惠王宰牛,不但动作快,而且下刀剥皮剔骨都非常熟练,很快就能把一头牛的肉和骨全部分解开来。2、梁惠王看了连声赞叹,并说:“你宰牛的技术竟高明到这个程度了啊!”厨师回答说:“我之所以达到如此熟练程度,不仅是由于技术熟练,而且还由于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我已经完全弄清了牛的骨胳结构,所以我的刀虽然用了十九年,解剖了几千头牛,而刀刃还...
-
驿路梨花哪里用了插叙
驿路梨花哪里用了插叙,,1、《驿路梨花》线段插叙讲的是解放军在哀牢山那偏远、冷寂 的茂密的树林中淋了雨,于是他们便在这里为过路人盖了一座小茅草屋。后来解放军走了,小茅草屋就由梨花姑娘继续照料,方便了每一个经过这里的人。2、插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小茅草屋的搭建者以及照料者,以及为什么要搭建小茅草屋的原因,歌颂和弘扬具有助人为乐雷锋精神的人。也起到了再次点明主题的作用。小姑娘梨花的精神就像小茅屋边上的盛...
-
驿路梨花哪些是插叙
驿路梨花哪些是插叙,,《驿路梨花》的写作顺序是:顺叙、插叙相结合。“我”和老余从夕阳西下到第二天早上一连串的经历,是顺叙。通过瑶族老的讲述,交代了老人在山中迷路遇见小屋的过程,是插叙。《驿路梨花》讲的故事是:叙述了在自己与同行老余在哀牢山南段的深山中一间小屋借宿一天的经历,包括行山之苦与焦虑、梨花林中的小屋、所遇瑶族老猎人、哈尼族小姑娘以及他们的故事。《驿路梨花》是中国当代作家彭荆风创作的短篇小说...
-
执行款分配原则和顺序
执行款分配原则和顺序,,执行款分配原则和顺序是优先用金钱债权受偿,资金不够赔偿全部债务时,债务人可申请破产,其资产将被银行冻结,再银行依法实行物权或财产按比例按序抵债。债务人抵债赔偿的金钱或其他财产即为执行款。当同一债务人有多个债主时,一般其执行款分配的原则和顺序是首先责令债务人以金钱进行债务赔偿。假如债务人的资金不够债务金额时,则可向银行申请破产,将其资产交由银行进行冻结、整理、拍卖、转让物权等...
-
致云雀美在何处
致云雀美在何处,,《致云雀》是英国诗人雪莱的抒情诗代表作之一。 诗歌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的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致云雀》是一篇抒情诗,全诗21节。从赞美开始,以感叹告终,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云雀成为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雪莱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地描绘云雀的同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