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有讲究

(一)基本模式

1、精读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在这个基本式的基础上,可以有许多变式。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包括诗歌),可以用创设情境,激情导读,反复诵读,穿插评读的思路组织教学。对于托物言志的课文,如《白杨》,教学的重点应是借物喻人的语言,先理解字面的意思,再体会字里行间背后含着的意思,在读、思、议中知其志,抒其情,明其法。对于以事喻理的课文,如,《画杨桃》《钓鱼的启示》,可在事与理之间设计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研读、品读重点句段,讨论交流,既了解事件,又悟出道理。

2、略读课:更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议采取几遍读的方法。如,一读,读对读通,口诵心惟;二读,画画批比,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可以是受到教育启发的,可以是好词佳句的,可以是文章写法的,可以是读书方法的),积累语言。

(二)主要特征

精读是以传授本质的,带规律性的知识为主要特征,重在“精”“细”;而略读课则是精读的延展与深化,教学略读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准确地把在精读课文中所获取的基础知识、阅读方法、经验等迁移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扩展材料

略读课文的上法

略读课文是精彩内容的延续,它,不容轻视、更不容忽视!因为,它不能精细的上,要区别于精读课文,要上出“略读的味道”!

一、回顾本单元的主题。

采用设计话题的形式,与孩子们共同回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直击精彩、烙下记忆,回归单元主题。

二、梳理单元中的学习方法。

主要帮助孩子们整理好那些零碎的、片面所用的、曾经的学习方法,结合第一环节的回顾,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沟通。

三、学法的迁移。

经过上面两个环节的铺垫,将学习的方法与主题学习迁移到现学的略读课文上,让学生能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语文学习效果。因为老师教语文是为了不教语文,而学生学语文是为了自学语文。

四、延伸本组主题。

通过学生的迁移性学习,教师随后进行适当的知识把关、能力引领、情感熏陶,让学生深入到本组教学的情感中,达到本组教学的目的。

略读课文就应该是:单元主题的延续;单元教学方法的整合;单元情感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