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经济学读后感

本书首先用各种数据说了一下传统那种吆喝式,洗脑式的广告模式效果越来越差,因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宁愿给钱都要屏蔽广告,而且消费者越来越成熟,对于多年来这种洗脑式的广告套路的耐受性越来越强,比如说同一个页面,眼睛会主动忽略掉广告等等。所以作者得出一个结论,未来需要转变另一种广告模式,就是故事式目的导向广告。不得不说,这是个令人振奋的提议。比起电视不断地重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xxx”,当然一个故事短片会更有趣一些。但是这真的可以转化为实际销售吗?我觉得本书作者在这一点上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了,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广告的单位时间价格是很高的,传统洗脑式吆喝式广告,起码能做到的是在很短的广告时间里(几秒至十几秒)令受众知道有这么一句广告,并把这句广告深植到受众的脑海里,至于这句话在受众脑海里是跟厌恶还是喜爱的感觉联系在一起,就先不能管这么多了,毕竟,受众所能做的,也不过就是转台或付费屏蔽广告(更多的穷逼受众不舍得付费就硬看广告或在广告时间去厕所)而已。受众总不会因为厌恶一个广告而去起诉公司或去打企业老板吧。但是反观如果用讲故事的方式,首先,故事的长度和广告语的长度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没有15秒以上(这已经算很精炼的预算了)的时间,估计很难把一个故事表达清楚。但是故事的效果是整体性的,意思是如果只看了其中一部分的故事,你根本不知道这东东在表达什么,也不知道实在推销什么,作者对于这部分的预估我觉得是过于乐观的,他认为如果故事有趣,目标人群就会静静的看完整个故事,也许吧,但是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每天接受的信息成千上万,要静静的看一段广告,并且将之广泛传播,我觉得机会也是很渺茫的。简言之,别说大多数广告主出不起如此长广告时间对应的广告费,即使砸钱砸够故事长度的广告时间,也可能没那么多人会把故事看完。另外,受众是在不断进化的,他们现在所厌恶的传统广告曾经也是他们喜爱之物,所以当故事充斥广告市场时,厌恶也距之不远了,当然这个就扯远了。总之,我觉得,传统广告以其简单粗暴,言简意赅的特点,会在长时间作为主流存在。讲故事并不会成为主流广泛向的广告传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