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讲演背景资料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会上由于混入了国民党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
李夫人(张曼筠)刚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一篇演讲。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这篇演讲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
主旨感悟:
演讲中,闻一多先生在严厉声讨反动派的无耻罪行和卑劣行径的同时,也高度颂扬了李先生为民主与和平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还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站起来,一起与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
其无论是在演讲的思想内容还是在演讲的语言技巧上,都可以说是一次杰出的演讲,是值得探讨的。
下面是我对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讲演》的一些感想。 开篇,开门见山,别致新奇。既然是悼词,一般来说,开始是致哀或者述亡者的生平。
相关内容
-
最后一次讲演听众特点
最后一次讲演听众特点,,1.对比手法的应用。 演讲者把不同的人物置于明暗对比鲜明的角度,故意拉大两者的距离,并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从而达到更佳的表达效果。如第2段中的“这是某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把反动派与李公朴置于对比的立场,以反动派的“耻...2.心理的描述。 通过心理的剖析,往往可以知道某些行为举止的真实意图。心理战术的抨击,往往也是最直接、最有杀伤力的战术。演讲者巧妙地运用了这一点,...
-
最后一次讲演全文讲解
最后一次讲演全文讲解,,文章解读:《最后一次讲演》的内容是根据作者闻一多先生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讲演所录的,以此为题.沉郁而慷慨,富有气势,也是对在讲演过后就被暗杀的闻一多先生的尊重和纪念。[1][开门见山] 开篇,开门见山,别致新春既然是悼词,一般来说,开始是致哀或者述亡生平。但闻先生却别出心裁,反常 规,采取“见山”的手法,先声夺人,直奔主题。[2][析词]“最卑鄙”“最无耻”毒手” 表现出演讲者...
-
最后一次讲演成语解释
最后一次讲演成语解释,,《最后一次讲演》生字拼音、词语解释:晓得xiǎo de 卑劣bēi liè 无耻wú chǐ 毒手dú shǒu污蔑wū miè 屠杀tú shā 悲愤bēi fèn 锤击chuí jī恐怖kǒng bù 势力shì lì 卑鄙bēi bǐ 蛮横mán hèng赋予fù yǔ 光明正大guāng míng zhèng dà...
-
最后一次讲演200字随感
最后一次讲演200字随感,,多年以来,《最后一次讲演》被收入中学语文教材,“民主斗士”闻一多先生为争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激励着无数后来者。我是被闻先生精神感动的后来者之一。为追寻先烈思想演进的轨迹,我开始阅读厚厚一册的《闻一多年谱长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在读到谱中收录的那篇著名的演讲时,我本准备一瞥而过的,但就是在这一瞥中,我的眼睛倏然被一段突兀的句子撞击了一下,就在闻先...
-
最后一次讲演的中心论点
最后一次讲演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演讲中,闻一多先生在严厉声讨反动派的无耻罪行和卑劣行径的同时,也高度颂扬了李先生为民主与和平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还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站起来,一起与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其无论是在演讲的思想内容还是在演讲的语言技巧上,都可以说是一次杰出的演讲,是值得探讨的。开篇,开门见山,别致新奇。既然是悼词,一般来说,开始是致哀或者述亡...
-
最后一次讲演写作背景100字
最后一次讲演写作背景100字,,《最后一次演讲》写作背景: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会上由于混入了国民党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李夫人(张曼筠)刚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一篇演讲。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参加了...
-
最后一次讲演文本解读
最后一次讲演文本解读,,《最后一次讲演》是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演讲。在演讲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也代表了闻一多的决心。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地位。这种倒行逆施,自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主义运动在全国范围...
-
最后一次讲演作者就什么事情做了讲演
最后一次讲演作者就什么事情做了讲演,,最后一次讲演作者就李公朴先生被国民党暗杀的事件做了讲演。《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在1946年7月的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讲演,在讲演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当天下午闻一多就遭到了国民党特务人员的暗杀。也代表了闻一多的决心。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最后一次讲演划分部分
最后一次讲演划分部分,,第一部分(1~3段):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揭露了其虚伪的本性。第二部分(4、5段):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第三部分(6~12段):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
-
最后一次讲演光明黑暗
最后一次讲演光明黑暗,,“黑暗”指反动统治,“光明”指人民解放。《最后一次讲演》是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演讲。在演讲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当天下午闻一多就遭到了国民党特务人员的暗杀,也代表了闻一多的决心。这是一篇具有强烈鲜明感情色彩的讲演词。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闻一多即席发表了这次讲演,揭露并痛斥了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
-
最后一次讲演分几段
最后一次讲演分几段,,第一部分(1~3段):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揭露了其虚伪的本性。第二部分(4、5段):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第三部分(6~12段):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主要内容:演讲中,闻一多先生在严厉声讨反动派的无耻罪行和卑劣行径的同时,也高度颂...
-
最后一次讲演读后感600字
最后一次讲演读后感600字,,是否记得,有这样一篇演讲,享誉中华,让爱国人士热血沸腾,为全国解放而奋斗,让反动派脸色苍白,胆战心惊。是否记得,有这样一位伟人,一生奔走在爱国战线上,几十年如一日,不曾动摇。是的,那篇演讲的名字就叫《最后一次讲演》,那位伟人的名字就叫闻一多。还记得60多年前,闻一多先生激动昂扬的演讲震惊了整个中国,可就在3个小时后,一声枪声响起,闻先生与他深爱着的祖国,抱着对未竞事业...
-
最后一次讲演的中心思想
最后一次讲演的中心思想,,演讲中,闻一多先生在严厉声讨反动派的无耻罪行和卑劣行径的同时,也高度颂扬了李先生为民主与和平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还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站起来,一起与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其无论是在演讲的思想内容还是在演讲的语言技巧上,都可以说是一次杰出的演讲,是值得探讨的。文本的结语写得锵铿有力。古人写文章都讲究“凤头,猪肚,豹尾”,所以,一般说来,好的文章必然会有好的开始和好的结局。闻...
-
最后一次讲演拼音生字
最后一次讲演拼音生字,,最后一次讲演拼音生字:晓得xiǎo de 卑劣bēi liè 无耻wú chǐ 毒手dú shǒu污蔑wū miè 屠杀tú shā 悲愤bēi fèn 锤击chuí jī恐怖kǒng bù 势力shì lì 卑鄙bēi bǐ 蛮横mán hèng赋予fù yǔ 光明正大guāng míng zhèng dà 挑拨离间...
-
最后一次讲演八年级下册
最后一次讲演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讲演》是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演讲。在演讲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也代表了闻一多的决心。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湖北黄冈人。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
-
最后一次讲演100字感言
最后一次讲演100字感言,,读《最后一次演讲》有感 这不是一篇普通的演讲稿,这甚至不是一篇演讲稿。这是一位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激扬出来的战斗的檄文!这是一篇愤怒和仇恨喷发冲天的如火山般的檄文!任谁读了能不目毗欲裂,能不热血沸腾?这是闻一多先生用满腔悲愤发出的生命最后的强音!不难想像闻一多先生演讲时那种行将爆裂的激昂和愤怒,不难想像当时那种群情涌动的气氛。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的鲜血洒遍了国统区每一个角落。...
-
最后一次讲演听读
最后一次讲演听读,,读闻一多先生《最后- -次演讲》有感一-莫 做神州袖手人每当我读到这一段的时候都心血澎湃,内心充满了尊敬,愤怒与感动,既为先生那"带着死回去"的勇而振奋,更为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所庆幸。是啊,读到《最后-次演讲》, 就仿佛看见,无数的,像闻一多先生那样的,知识青年,引导着爱国志士的思想,指引着中国走向富强,肩负时代担当, 莫做神州袖手人。演讲中,闻一多先生在声讨反动派厚颜无耻的同...
-
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的心理
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的心理,,课文《半截蜡烛》(苏教版)描绘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紧张。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家三口生命的结束。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蜡烛越烧越短,秘密即将暴露,伯诺德夫人的心情紧张到了极点。成功的心理描写渲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