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并序第一段分析

第一段写作者迷途知返和辞官归田的决心。表达了作者保洁守志的倔强精神,厌恶官场辞官归田的强烈愿望。

从小序看,《归去来兮辞》作于“乙巳岁”,为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距刘裕建立南朝刘宋政权还有15年,正是东晋末年时局混乱之时。陶渊明时年41,目睹世道人心,晋祚将移,遂绝有为之念,毅然归隐。从内容上看,全文围绕“归去”二字展开,可探讨“为何而归”“归后如何”两个问题。从主题上看,全文围绕“今是而昨非”展开,可探讨“何以是”“何以非”两个问题。

正文以“归去来兮”开篇,意即“回家去啊!”开门见山地喝出久蓄胸中之志,好像长吁一口闷气,感到浑身轻松自在。“田园将芜胡不归?”以反问语气表示归田之志已决。“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回顾当时为了谋生而出仕,使精神受形体的奴役,感到痛苦悲哀,现在已觉悟到过去的错误虽然无法挽回,未来的去向却还来得及重新安排。作者引用《论语·微子》中楚狂接舆的歌辞:“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微加点化,形神俱似。“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则是觉醒和决绝的宣言。

他看穿了官场的恶浊,不愿同流合污;认识到仕途即迷途,幸而践之未远,回头不迟;一种悔悟和庆幸之情溢于言外。这一段是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寓理于情,读来诚挚恳切,在平静的语气中显示出思绪的变迁和深沉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