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讲演结构层次

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1~3段):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揭露了其虚伪的本性。

第二部分(4、5段):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

第三部分(6~12段):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

写作背景:

《最后一次讲演》是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演讲。在演讲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当天下午闻一多就遭到了国民党特务人员的暗杀,也代表了闻一多的决心。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盟盟员、民主战士 。

1905年,进入绵葛轩小学读书。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乙班。1914年6月,论文《名誉谈》发表。1919年2月,成为《清华学报》编辑。1920年,编成诗集《古瓦集》《真我集》。1923年3月16日,长诗《园内》写定;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24年6月,毕业于科罗拉多大学。1925年1月上旬,参与发起“中华戏剧改进社”;7月,诗《七子之歌》发表;9月,被聘为北京美术专门学校筹备专员。1927年2月,担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1928年1月,诗集《死水》出版。1932年8月,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1936年1月,论文《离骚解诂》发表。1943年,组织十一学会。1945年3月,联名发表昆明文化界《关于挽救当前危局的主张》。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的大会上,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暗杀。2009年闻一多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写作特色:

开篇,开门见山,别致新奇。既然是悼词,一般来说,开始是致哀或者述亡者的生平。但闻先生却别出心裁,一反常规,采取“开门见山”的手法,先声夺人,直趋主题。“

这几天,大家都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演讲者一开始便义正辞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罪行。“最卑劣最无耻”、“失掉良心的中国人”、“偷偷摸摸地来暗杀”更是表现演讲者当时义愤填膺的愤怒,表明了立场和所持的态度,是支持革命的。

内容表达形式多变,各个小节都以其各自的形式为主题服务,思路清晰,脉络分明。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避免了繁杂拖沓之感,而且另有新意。

文章中心:

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重点句子赏析:

1、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赏析:既用反复修辞方法揭露敌人的无耻,又用对比方法突出李公朴先生为进步事业而死的光荣,使感情色彩强烈。

2、“你们杀了一个,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赏析:用“一个”和“千百万”对比,突出人民的力量,打击敌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3、“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赏析:用“你们完了,快完了”揭露了敌人行将灭亡的本质。

阅读理解题:

1、选段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

答案:现在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2、文中“你们”“我们”各指的是谁?

答案:“你们”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我们”是指作者及爱国民众。

3、试分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一句话的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杀害李公仆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表达作者对敌人的愤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