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桃花水46自然段续写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
它看见鱼儿跃出水面,漾起层层涟漪;它看见春花如霞似锦,露出一张张明艳的笑脸;它看见几个男孩在岸边捡石头、打水漂,嚷嚷着要比一比看谁扔得更远。
它看见桃花缓缓落下,只见一半干燥一半被桃花水沾湿了;它看见几只小鸡赶了过来,也沉醉在这迷人的风景中;它看见自己身上的春水溅到了刚刚发芽的小草上,就像婴儿喝到甘甜的乳汁。
相关内容
-
桃花源记以什么为线索?
桃花源记以什么为线索?,,《桃花源记》的线索是:以渔人的行踪“发现桃源-进入桃园-离开桃源-寻找桃源”为线索。《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陶渊明作诗,擅长白描,文体省净,语出自然。《桃花源记》也具有这种艺术风格。它虽是虚构的世外仙境,但由于采用写实手法,虚景实写,给人以真实感,仿佛实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
-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内容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内容,,本文讲述了老屋与小猫、老母鸡、小蜘蛛之间的故事。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都得到了老屋的帮助,满足了各自的心愿。赞美了老屋的和蔼可亲、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段落划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破旧的老屋准备倒下。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老屋正要倒下的时候,答应小猫再站一晚上,帮助小猫躲避暴风雨。第三部分(第7-10自然段):老屋正要倒下的时候,答应老母鸡,为帮它安心孵...
-
古典自然法学派的特点
古典自然法学派的特点,,古典自然法学派的特点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古典自然法学派是西方法哲学流派的起源,自然法学的历史和西方法律思想发展的历史一样悠久,所以在了解自然法学的时候,最好通过系统综合的比较,才会有比较深刻的认识。第二古典自然法学派强调自然法为特征,和实质的法相比,自然法学是独立的,它可以有效的鉴定那些实定法是否正当。第三古典自然法学派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因为它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
-
人物描写一组有几个自然段
人物描写一组有几个自然段,,1、人物描写一组,每个小片段都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可以分为三个自然段 。2、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儿童军事题材影片。它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主人公一身“嘎气”,倔头犟脑却又聪慧勇敢。编导紧紧把握住分寸,不让他超出时代及儿童的特点,使之令人信服。具有含蓄和抒情意味的白洋淀风光,烘托出小主人公...
-
灰雀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灰雀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段落大意】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列宁在公园里看见三只美丽的灰雀,非常喜欢它们。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讲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时,以为是飞走或冻死了,可小男孩说这只小灰雀还活着。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讲第二天列宁看到那只灰雀真的飞回来时,非常高兴,也知道男孩是诚实的。课文记叙了一个小男孩在列宁的教育下把抓来的灰雀放回大自然的故事,表现了列宁对儿童的信任...
-
搭船的鸟有几个自然段
搭船的鸟有几个自然段,,搭船的鸟有五个自然段。搭船的鸟课文主要讲了:“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的一幅景象,“我”运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一情景,便使读者拥有了一只充满灵性的鸟儿。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扩展资料:搭船的鸟原文: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下外祖父家里去。我们坐在船舱里。外面下着雨,雨点打在船蓬上,“沙拉、沙拉”地响。船夫...
-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分段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分段,,段落划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破旧的老屋准备倒下。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老屋正要倒下的时候,答应小猫再站一晚上,帮助小猫躲避暴风雨。第三部分(第7-10自然段):老屋正要倒下的时候,答应老母鸡,为帮它安心孵蛋,再站二十一天。第四部分(第11-16自然段):老屋正要倒下的时候,答应蜘蛛为它提供一个安心织网抓虫的地方。第五部分(第17自然段):老屋始终没有倒下。本...
-
与妻书5.6.7自然段的翻译
与妻书5.6.7自然段的翻译,,与妻书5.6.7自然段的翻译:你还记得吗?四五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曾经对你说:“与其让我先死,不如让你先死。”你刚听这话就很生气,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说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话可答。我的意思是说凭你的瘦弱身体,一定经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内心不忍,所以宁愿希望你先死,让我来承担悲痛吧。唉!谁知道我终究比你先死呢?我实在是不能忘记你啊!回忆...
-
诺曼底号遇难记自然段
诺曼底号遇难记自然段,,《“诺曼底”号遇难记》文章共有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1~5段),“诺曼底”号雾海夜航。首先交代了时间和航线:“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西恩岛这条航线。”注意“照例”二字,该航线已多次走过,甚为熟悉。继而描写海上环境:“夜色正浓,薄雾弥漫”,后面又写“雾愈来愈浓”,“周围一片漆黑”。夜黑雾浓,固然为海难埋下伏笔,但海难之责不在“诺曼底”号...
-
我变成了一棵树有几个自然段
我变成了一棵树有几个自然段,,我变成了一棵树课文分段:第一段(1~3自然段)写“我”在树下玩得正高兴,妈妈却喊她吃饭。第二段(4~8自然段)写“我”变成了一棵树,还让小动物们住进来。第三段(9~21自然段)写妈妈背包分食物给小动物们吃,“我”因此怀念妈妈做的饭菜,于是伤心掉下了眼泪,妈妈也认出了我。第四段(22~23自然段)写“我”的感慨和疑问,表现出妈妈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中心思想】本文从我的愿...
-
芦花鞋有几个自然段
芦花鞋有几个自然段,,1.第一部分(1——8自然段):写青铜一家人为了增加收入,编织了一百零一双芦花鞋。2.第二部分(9——14自然段):写一个大雪天,青铜不顾家人的劝说到镇上去卖芦花鞋。3.第三部分(15——22自然段)写几个城里人买了十双芦花鞋。4.第四部分(23——30自然段):写青铜卖最后一双芦花鞋的情景。...
-
醉翁亭记以什么为线索
醉翁亭记以什么为线索,,全文以“乐”字为线索,层层深入,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乐民所乐的旷达情怀,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 【朝代】宋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的意思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的意思,,薄雾弥漫,云层浓密,烦恼白天太长。《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上片咏节令,写别愁;下片写赏菊情景。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尤其是结尾三句,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
-
红楼春趣有几个自然段
红楼春趣有几个自然段,,《红楼春趣》有5个自然段,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交代了放风筝的起因第二部分(2-5):写众人放风筝的场景。宝玉:憨直、率真、心肠好、天真、顽皮、重情。探春:善解人意、直爽、纯真、精明能干、个性刚烈、。紫鹃:调皮、开朗、直爽、任性、忠心。黛玉:心思细腻、善于观察、聪明。宝钗:大方典雅、举止雍容、处事十分圆润。《红楼春趣》节选自古典名著《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
-
桃花源记以什么为顺序
桃花源记以什么为顺序,,桃花源记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 叙写渔人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作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的过程。《桃花源记》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300字续写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300字续写,,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有讲完,他的儿子小小蜘蛛又继续讲着父亲未讲完的故事……就这样,故事延续了好几万年。在20000年的一个上午,人们用先进的考古设备,偶然发现了几万年前的老屋遗址。专家们仔细研究了老屋的“身世”,都被老屋的助人为乐精神感动了,决心要把它发扬光大。一个大富豪听说了这件事,却觉得很有商机,于是把它改造成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商业大楼,成为了宁波的标志性建筑。令...
-
景阳冈有几个自然段
景阳冈有几个自然段,,《景阳冈》这篇课文可分为四个段落:第一段(1~4自然段):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第二段(5~7自然段):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第三段(8~12自然段):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第四段(第13自然段):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简要概括就是:喝酒——上冈——打虎——下冈。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
-
陶罐和铁罐有几个自然段
陶罐和铁罐有几个自然段,,《陶罐和铁罐》一文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全文有十七个自然段。第一至九自然段:讲铁罐奚落陶罐,陶罐据理力争。第十至十七自然段:讲许多年代过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而铁罐却不复存在了。陶罐和铁罐是出自黄瑞云作的寓言故事。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