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历史人物
“人琴俱亡典故: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他这七个儿子中,比较有名气的有五个。其中又有四个在《晋书》中有传,可谓名垂青史。长子玄之早年夭折,不大为人们所知;次子凝之死于战乱之中,所以对他的事迹的记载也不多。对于他的儿子记载较多的是徽之和献之。特别是献之,他是继父亲王羲之之后又一位大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
涉及王羲之的两个儿子:王徽之和王献之
人琴俱亡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
【释义】琴:古琴;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人去世了,琴的音调也不再美妙了。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痛心情。
相关内容
-
人琴俱亡课外阅读
人琴俱亡课外阅读,,问题:10.翻译文中划线句。(4分)(1)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读完此文,请你谈谈对“人琴俱亡”这个成语的理解。(2分)答案:10.(1)子猷拿来子敬的琴弹奏(1分),琴弦已经不协调了(1分)(2)子猷于是悲痛了很久(1分),一个多月之后也死了(1分)...
-
人琴俱亡词类活用
人琴俱亡词类活用,,一、一词多义1、亡:而子敬先亡(死) 亡羊补牢(丢失)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2、已:此已丧矣(已经) 惧其不已(停止)已而夕阳在山(不久)了:语时了不悲(完全)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清清楚楚)3、绝:因恸绝良久(气息中止) 以为妙绝(极点) 沿溯阻绝(断) 群响毕绝(消失)二、特殊句式何以都不闻消息(倒装句。何以,即以何)三、古今异义①何坐:...
-
人琴俱亡的意思
人琴俱亡的意思,,解释: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常用来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近义词:人琴俱逝、睹物思人、人琴两亡反义词: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指怀念死者的心情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人琴俱亡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rén qín jù wáng,意思是形容看到遗...
-
兰亭集序注音
兰亭集序注音,,兰亭集序/兰亭序拼音版:[魏晋] 王羲之兰lán亭tíng集jí序xù//兰lán亭tíng序xù永yǒng和hé九jiǔ年nián,岁suì在zài癸guǐ丑chǒu,暮mù春chūn之zhī初chū,会huì于yú会kuài稽jī山shān阴yīn之zhī兰lán亭tíng,修xiū禊xì事shì也yě。群qún贤xián毕bì至zhì,少shào长zhǎng咸xián集jí。...
-
人琴俱亡古文翻译
人琴俱亡古文翻译,,【原文】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译文】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
-
人琴俱亡近义词
人琴俱亡近义词,,人琴俱亡(拼音:rén qín jù wá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 [1] “人琴俱亡”的原义是晋王献之死,徽之拿他的琴来弹,久不成调,遂有人琴俱亡之叹;后多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定语;亦作“人琴两亡”“人琴俱逝”。 王羲之的儿子徽之和献之之间手足情深。王献之病逝之后,王徽之悲痛欲绝...
-
兰亭集序作者是谁
兰亭集序作者是谁,,《兰亭集序》作者是王羲之。公元353年暮春之初的3月3日,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42人,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酒会。他们面前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溪水,水面上飘着一只有两耳的椭圆形酒杯,酒杯顺着清淸的溪水漂流而下,漂到谁面前,谁就拿起一饮而尽,并要借着酒兴饮诗咏怀,这就是盛行于汉魏至南北朝时期一种独特的饮酒习俗——曲水流觞。这次酒会留...
-
人琴俱亡原文及注释
人琴俱亡原文及注释,,注释:(1)王子猷:王徽之。子敬:王献之。俱:都。(2)病:生病。(3)笃(dǔ):(病)重。(4)而:表承接,不译。(5)左右:左右的人。(6)何以:为什么。(7)都(dū);总。(8)此:此时。(9)语:说话。(10)了:完全。(11)便:于是,就。(12)索:要。(13)舆(yú):轿子。(14)奔丧:看望丧事。(15)都:竟。(16)素:向来。(17)琴:弹琴。(18...
-
人琴俱亡子猷的情感
人琴俱亡子猷的情感,, 先是对手下说,都没有听到子敬的消息。这里是面无表情,后来去奔丧,是一点也不伤心,没有一点悲伤 后来来到子敬的尸体前,弹这琴,终于压不住感情 痛声哭了出来。人琴俱亡( rén qín jù wáng )解 释 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出 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余亦...
-
人琴俱亡是几年级的课文
人琴俱亡是几年级的课文,,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文。人琴俱亡(拼音:rén qín jù wá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 刘义庆本为长沙景王刘道邻(武帝刘裕中弟)第二子。刘裕少弟临川I烈武王刘道规早死无子,刘裕遂以刘义庆嗣刘道规为临川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一书,分门别类记述汉末至刘宋间名人雅士之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
-
人琴俱亡出自
人琴俱亡出自,,【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份逝》。成语寓意:王羲之的儿子徽之和献之之间手足情深。王献之病逝之后,王徽之悲痛欲绝,摔琴慨叹“人琴俱亡”,昏死过去。一个多月后,王徽之也离世而去。“琴亡”,一是指主人逝去,有琴也无人再弹;二是指睹物思人,想弹琴也调不成音;三是指自己也像无主之琴一样,失去兄弟和知已,也将不久于人世。这种对逝者深切的哀痛与悼念,仍催人泪下。睹物思人是人之常情。当人...
-
人琴俱亡打一生肖
人琴俱亡打一生肖,,“牛”。人琴俱亡(拼音:rén qín jù wá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 “人琴俱亡”的原义是晋王献之死,徽之拿他的琴来弹,久不成调,遂有人琴俱亡之叹;后多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定语;亦作“人琴两亡”“人琴俱逝”。寓意:王羲之的儿子徽之和献之之间手足情深。王献之病逝之后,王徽之...
-
人琴俱亡讲的是什么
人琴俱亡讲的是什么,,“人琴俱亡”这则成语常用来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原文】:王子猷①、子敬②俱病笃③,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④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⑤不悲。便索舆⑥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⑦,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⑧不调⑨,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⑩,月余亦卒。《世说新语 伤逝》【翻译】:王子猷、王子敬都病重了,子敬先去世了。王子猷问手...
-
兰亭集序介绍
兰亭集序介绍,,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
-
人琴俱亡人物
人琴俱亡人物,,涉及王羲之的两个儿子:王徽之和王献之。王献之的哥哥王徽之对他的弟弟非常钦佩,王献之对哥哥也很敬重,两人感情非常深厚。后来,兄弟两人都患了重病,王献之先去世。王徽之的家人怕他悲痛,没有把这坏消息告诉他。王徽之老是听不到弟弟的消息,很是担心。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便问家人道:“子敬(王献之的字)的病怎样了?为什么长久没有听到他的消息?是否出事了?”家人含糊回答,不向他吐露真情。王徽之终于...
-
家乡的兰亭
家乡的兰亭,,我的家乡有一个世界闻名的地方,叫兰亭,它可是当年大书法家王羲之和朋友喝酒聚会的地方。据说有一次王羲之与朋友聚会,并且喝醉了,竟然在醉的时候写下了《兰亭集序》,并且被刻在了一块石碑上。因此,兰亭就出了名,成了国家五A级景点。我第一次到了兰亭,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小溪里的水清澈见底,偶尔还游着几只鹅,因为王羲之特别喜欢鹅,养了一群大白鹅,在一块石碑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鹅字,看到这个鹅字,我就想...
-
王羲之苦练书法
王羲之苦练书法,,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
-
兰亭集序书法
兰亭集序书法,,王羲之《兰亭序》书法赏析:《兰亭序》遒媚劲健的用笔美,流贯于作品的每一个细部。最卓越的艺术品,往往在极小的空间里蕴含着极其丰富而有“韵”味的艺术美。《兰亭序》不仅仅是极小空间中的“韵”美,整体上更是如此,总览全篇,错落有致,挥洒自如,变化多端而神气内敛,自始至终流露着从容不迫的气度,给人以高雅清新的艺术感受。王羲之的字内敛中不失含蓄,苍劲中不失秀美,而《兰亭序》通篇潇洒自然,大小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