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必读经典
1、孔丘《论语》
2、《圣经》
3、达尔文《物种起源》
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5、尼可罗·马基亚维利《君主论》
6、司马迁《史记》
7、孙武《孙子兵法》
8、罗贯中《三国演义》
9、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10、施耐庵《水浒传》
11、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
13、比彻·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
14、司汤达《红与黑》
15、曹雪芹&高鹗《红楼梦》
16、雨果《悲惨世界》
17、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18、海明威《老人与海》
19、亚当·斯密《国富论》
20、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
21、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22、尼·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3、吴承恩《西游记》
24、鲁迅《呐喊》
25、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等等。
相关内容
-
三顾茅庐60字以内
三顾茅庐60字以内,,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先后三次到诸葛亮的草庐中拜访他,前两次都没遇到,第三次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也被刘备的诚心打动,决定出山。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请诸葛亮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
三顾茅庐故事概括300字
三顾茅庐故事概括300字,,三顾茅庐(拼音:sān gù máolú)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见于诸葛亮《出师表》。“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拜访诸葛亮的故事。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顾:拜访。茅庐:草房)。后人用“三顾茅庐”来比喻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多含褒义。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
-
区别和差别有什么不同
区别和差别有什么不同,,一、指代不同:1、差别:形式或内容上的不同。2、差异:统一体内在的差异,即事物内部包含着的没有激化的矛盾。二、出处不同:1、差别:《百喻经·人谓故屋中有恶鬼喻》:“然诸众生横计是非,强生诤讼,如彼二人等无差别。”白话释义:《百喻经·人谓故屋中有恶鬼喻》:“然而这些众生横计划是不是,强产生诉讼,如果他们二人等没有不同的。”2、差异:《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整像为兵,能守...
-
草船借箭作者简介
草船借箭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 [18] 太原人,号湖海散人, [16-17] 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还有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罗贯中在创作完了这...
-
书愤阅读题及答案
书愤阅读题及答案,,问题:1、简要概括诗歌颔联描写的.内容。(2分)2、“塞上长城”引用了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的典故。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出师一表真名世”引用了三国时(人名)的典故。(1分)3、本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1、答案:宋金两国交兵的战争场面。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2、答案:诸葛亮评分:1分。3、答案:本诗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
-
水浒传中的武松读书分享
水浒传中的武松读书分享,,《水浒传》以它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水浒传》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作品开头写了一个一向被人厌弃的破落户子弟高俅,靠踢球被端王看中,后来这位端王作了皇帝(徽宗),高俅一直被提拔到殿帅府太尉,而这位皇帝也不过是个专会串瓦走舍...
-
水浒传好词好句
水浒传好词好句,,1、心满意足、效犬马力、徇私舞弊、徇私作弊、心头撞鹿、陷于螺世、悬座峭壁、血雨腥风、削职为民、笑逐颜开、用兵如神、倚草附木、坐立不安、捉摸不定、朱葛碧瓦、壮气凌云、自取罪戾、浓妆艳抹、屁滚尿流、炮龙烹凤、披头盖脑、披头散发、千恩万谢、七横八竖。2、、史文恭正走之间,之间阴云徐徐,凉气飕飕,星雾浸漫,暴风飒飒,虚空中一人,挡住去路。3、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
-
水浒传的观后感300字
水浒传的观后感300字,,水浒传讲述了宋徽宗时期梁山泊起义,直到轰轰烈烈结束的事,以宋江为核心人物,演绎了一出悲剧。 宋江本是郓城小吏,因怒杀阎婆惜而逼上梁山。他不是第一个上梁山的人,为什么当上了梁山的首领呢?这是因为他有领导才能,而且为人乐善好施,意气深重,是妇孺皆知的“及时雨”。但梁山上有领导才能的人有很多,为何只有宋江才能担此重任呢?《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
-
水浒传的读后感70字左右
水浒传的读后感70字左右,,读了《水浒传》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的英雄们的豪情壮义,忠义两全。《水浒传》一书记叙了以宋江为首的108条好汉从被逼无奈聚义梁山泊,到被朝廷招安,再到为宋大破辽兵,最后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在我脑海中印下了两个字:忠、义。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所以我们也应该有义气,拥有强烈的正义感,...
-
水浒传第一回好词好句
水浒传第一回好词好句,,好词:纵横、慌慌急急、回转、憔悴、实不相瞒、七魄悠悠、三魂荡荡、说犹未了。好句示例:1、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2、曾闻酒色气相连,浪子酣寻花柳眠,只有英雄心里事,醉中触愤不能蠲。3、欺人意气总难堪,冷眼旁观也不甘。4、柔软是立身之本,刚强是惹祸之胎。5、急来拖佛脚,闲时不烧香。6、溪边钓叟移舟去,野外村童跨犊归。7、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
-
水浒传的心灵感悟20字
水浒传的心灵感悟20字,,《水浒传》一书记叙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等。读完全书,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忠,即是对自己祖国,对自己的亲人,对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下,仍无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
-
看了水浒传的读后感
看了水浒传的读后感,,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名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虽然说现在仍离内行很远,不料...
-
《水浒传》的读后感350字
《水浒传》的读后感350字,,1、我读完了《水浒传》这本书,让我觉得我们要学习他们,他们这种不怕牺牲为了人民可以过上好日子的精神很值的我们学习。2、这个故事是一支以宋江为领袖的队伍,他们一共聚集了一百零八位好汉,一起替天行道、反抗贪官污吏、反抗压迫、扶助弱民,跟地主和恶霸、贪官污吏斗争,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的故事,但是这支队伍的领袖接受了朝廷的招安,被派遣去镇压另一支农民起义队伍,结果自己两败俱伤...
-
水浒传第三回好词好句摘抄
水浒传第三回好词好句摘抄,,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
-
水浒传的读后感想50字
水浒传的读后感想50字,,第一篇:《水浒传》塑造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一些人物形象。最具反抗能力的李逵;性格刚强的武松;逆来顺受,最后走上反抗道路的林冲都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水浒传》的语言非常简捷,往往用三三两两的语言就能描述出一个鲜明的人物。第二篇:看完《水浒传》,我在想,为什么封建君主制度会在中国存在这么久,两千多年,就是因为有了太多太多宋江之类的人物,这也充分说明了封建统治者的思想教...
-
水浒传的启示20字
水浒传的启示20字,,《水浒传》让我受到了两点启发:1、做人要讲义气。“义气”一词在辞书中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刚正之气”,二是指“忠孝之气”。及时雨宋江之所以受人拥戴,让弟兄们佩服,就是能够急人所难,助人为乐,为了别人的事情甘愿牺牲个人利益。2、不可欺人太甚。一个人在有钱有势时要低调待人处事,不可胡言乱语,不可仗势欺人。你看那高俅,得了势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为了强占别人妻子,对忠良极尽陷害之能,...
-
读完水浒传的读后感300字
读完水浒传的读后感300字,,《水浒传》是施耐庵所著,里面刻画了梁山水泊一百零八位好汉。全书共一百二十回,第一位出场的好汉是九纹龙史进。全书讲述了宋代宋江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揭示了当时官府的黑暗,奸臣当道,使天下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宋江一行人开始起义,反抗朝廷,后来,宋江一行人受朝廷招安,征讨贼寇,最后,在征讨方腊时,那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们却一个一个倒在了血泊之中。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梁山好汉的忠...
-
三国演义儿童故事
三国演义儿童故事,,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以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为主,后魏灭蜀吴,最后三国归于司马式家族。《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乱世之中,一代枭雄与英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