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五首文体
都是律诗。
1、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简析: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
2、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简析:这首诗写清明小雨这一典型环境中,路上行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诗中的细雨、行人牧童等景物,构成了一幅明晰的画面。语言朴实自然、不尚雕琢,也是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色。
3、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简析:只有四句二十字,而且语言浅显,然而诗的作年作地、文本的优劣和诗中“床”、“疑”的解释, 学术界却有不同的观点,并且长期争论不休。
4、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文解释:夕阳西沉,渐渐没入连绵的群山,黄河奔腾,汇入浩瀚的大海。虽然眼前一片壮阔,但要打开千里视野,看得更清更远,那还须再登上一层层高楼。
5、李商隐《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简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
相关内容
-
唐诗二首八下
唐诗二首八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 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
-
唐诗五首注释
唐诗五首注释,,1、行宫唐代: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译文:曾经富丽堂皇的古行宫已是一片荒凉冷落,宫中艳丽的花儿在寂寞寥落中开放。幸存的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只能谈论着玄宗轶事。2、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夕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3、《早发白...
-
唐诗二首行路难
唐诗二首行路难,,《行路难三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思想上既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正是这种无法解决的矛盾所激起的感情波涛使这组诗气象非凡。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又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千古名篇。背景介绍:这三首诗联系紧密,不可分割。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
-
唐诗五首原文及翻译
唐诗五首原文及翻译,,1、行宫唐代: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译文:曾经富丽堂皇的古行宫已是一片荒凉冷落,宫中艳丽的花儿在寂寞寥落中开放。幸存的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只能谈论着玄宗轶事。2、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夕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3、《...
-
唐诗五首13课翻译
唐诗五首13课翻译,,秋思唐代: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译文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问候平安。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再次打开信封检查。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
-
唐诗五首名句
唐诗五首名句,,1.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王维《桃源行》所谓红树指的是春天盛开着桃花的桃树,青溪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一处地名。王维的这首诗,正是根据陶渊明的这篇著名的散文诗而写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乘着一叶小舟,沿着青溪向下,两岸中入眼的都是盛开的桃花,美的好像仙境一样,结果因为贪恋路上的美景,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了青溪的尽头,却一个人都没有看到。这种仙境,真希望自己也见到过,当真...
-
唐诗五首望月黄鹤楼赏析题
唐诗五首望月黄鹤楼赏析题,,全诗大意为:曾经的仙人已经乘着黄鹤飞去了,这里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黄鹤飞走了,再也不会飞回来。千年来,只能看见悠悠白云。太阳照射下的汉江,树木十分清晰,鹦鹉洲上有一片雾霭笼罩,这种情景使人有着深深思乡愁绪。这首诗是写人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此诗前四句看似随意,黄鹤二字两次出现,按照诗格律规则来讲,在本诗中,却因为其气势奔腾而下,使读者觉...
-
唐诗二首教案
唐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第1课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诵读并默写本诗。2.结合诗人的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3.品味文章语言,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怀。4.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培养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知道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一般人看来,这样伟大的诗人生前一定过着非常舒适、安逸的生活,身居华屋,锦衣...
-
鸟语唐诗300首
鸟语唐诗300首,,《鸟语唐诗300首》的作者是郭耕,中国古典诗词是一座五光十色的博物学宝库,编者从万首唐诗绝句中选出有关鸟类题材的诗300余首奉献读者。编者匠心独具,每首诗后配以富有哲理的评说,加上精美图片和有关鸟的知识,使我们在聆听“文学与自然交流”、“人与自然的对话”中领略“一切鸟语皆情语”的况味。让心灵接受天籁之音的洗礼吧!这是我们推出本书的初衷。该书作者以其对自然界鸟类和唐诗的爱好,从浩...
-
唐诗的读后感
唐诗的读后感,,手中诗册还未翻开,一汩怦然心动的感觉已悄悄溢出胸中,荡涤我的思绪……——题记也许每个人心中都荡涤着一个盛世的唐朝,于是令华人为之一振的唐装才重回到我们的衣柜,中国结才得以回到我们的裙袂。唐朝的月明——慰藉,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于是月的千里婵娟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寞。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明月光依旧是思乡的霜露;月是思女的牵持,在捣衣声中夜夜减清辉;月是孤独人的酒友,...
-
唐诗二首八年级下册原文及翻译
唐诗二首八年级下册原文及翻译,,唐·杜甫《唐诗二首》原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
清明扫墓穿衣有什么讲究
清明扫墓穿衣有什么讲究,,清明节建议穿白色或黑色。在一些地方,人们更加注意,认为穿颜色太鲜艳的衣服是对死者的不尊重和禁忌。参观陵墓时,服装一般会选择简单的颜色,而不是红色和绿色的大衣服。这种服装与参观坟墓的气氛不协调,可能显得对死者不尊重。因此,便衣更合适。1.有些人认为扫墓时不应该穿黑色衣服。他们应该穿颜色鲜艳的衣服,比如红色或黄色。原因是黑色衣服很容易激怒殷琦。这种观点是不合理的。穿黑色衣服是...
-
唐诗五首9年级
唐诗五首9年级,,一、检查作业:1.背诵两首诗。2.找同学背诵王勃、陈子昂的代表性诗歌。二、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朗读指导先由教师范读,然后学生自由读,再找学生朗读。在读时用心揣摩诗人在诗中所寄托的情感。2.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碎叶,李白便出生于那里。5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因以自号青...
-
唐诗二首李白
唐诗二首李白,,《李白诗二首》是李白的两首诗,分别是《送友人》和《月下独酌》。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
-
唐诗五首改写
唐诗五首改写,,春天来了,百花齐放。大诗人杜甫听说江畔边有一个叫黄四娘的人,她家的花园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植物,现在正是万物复苏的时候,那儿一定是姹紫嫣红。于是,杜甫决定去江畔赏花。杜甫来到江畔,只见江水滚滚,奔流不息。春风吹拂着,吹得脸上暖洋洋的,一股浓郁的春天气息洒在这江畔上。可是江岸上绿草如茵,只有几朵零星的野花,哪有黄四娘家的花园呢?杜甫不禁有些失落。这时,一阵风过,杜甫闻了闻,风中夹杂着浓郁...
-
唐诗五首说课稿
唐诗五首说课稿,,1.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3.明确写景手法,积累写景手法的专业术语。一、导入新课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二、教学新课野 望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疏通文义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教师指导:一定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
-
唐诗五首中心思想
唐诗五首中心思想,,唐诗五首中心思想:《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杜牧:本诗写了诗人由折戟引起的感概,借用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文天祥:本诗追忆诗人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水调歌头》苏轼:...
-
唐诗二首原文及注释
唐诗二首原文及注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 【朝代】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