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二则八年级下册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矜 同:鳏)
相关内容
-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礼记.檀弓》二则:原文: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译文:齐国有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
-
虽有佳肴还是嘉肴
虽有佳肴还是嘉肴,,虽有嘉肴一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出处:《礼记》,相传西汉梁国人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是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阐述的...
-
《礼记》二则原文和译文
《礼记》二则原文和译文,,原文: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译文:齐国有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食...
-
古人谈读书五年级
古人谈读书五年级,,《古人谈读书》是三则关于古人读书的言论总编,从《论语》、《训学斋规》、《曾文正公全集》三部文献中总结古人读书的方法。扩展资料:1、《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
-
知耻近乎勇是谁提出的
知耻近乎勇是谁提出的,,中国是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是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古国,古人也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比如儒家思想,就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之一,而且一直影响今天人们的为人处世。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孔子,孔子提出了很多思想,其中知耻近乎勇是出自《礼记·中庸》,这句话是孔子提出的,但是《礼记·中庸》的作者是子思,他在书中阐述了孔子“知耻近乎勇”的思想,意思是知道羞耻就接近于勇敢了...
-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礼记二则的大道之行也的翻译: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
-
《礼记》二则选自
《礼记》二则选自,,《礼记》二则【朝代】先秦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
-
唐诗二首八年级下册原文及翻译
唐诗二首八年级下册原文及翻译,,唐·杜甫《唐诗二首》原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
愚公移山儿童故事 文字
愚公移山儿童故事 文字,,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你们说好吗!”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
-
愚公移山儿童故事
愚公移山儿童故事,,很久之前,有个叫做愚公的人,流传了一个神奇的传说故事。大家都知道山是很高很大的,而愚公居然立志要铲平两座山,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你们说好吗!”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
-
古诗文九年级下册陈涉世家2
古诗文九年级下册陈涉世家2,,陈涉世家(汉、司马迁)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
-
生活中的格言警句
生活中的格言警句,,1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2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3玩物丧志。(书经)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5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6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7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10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11无边落木...
-
五年级下册香菱学诗读后感
五年级下册香菱学诗读后感,,香菱,本名英连,小时候出生于有钱人家,却由于在元宵灯会上被拐卖,沦落为贾府奴仆。宝钗一副夫子样的作为有时难免会煞风景,给人家泼冷水,所以香菱更愿意舍近求远找黛玉学诗,而黛玉则指点她学诗门径。这个故事描写了很多人,但重点描述的还是通过香菱学诗这件事来表现书宝钗和黛玉两人不同的对待人、事、物的方式。宝钗内心深处并不是真的想教香菱的,她认为一个奴仆不值得,会显低她的身份,所以...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道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道理,,道理:从个人成长上来讲,我们需要严厉的爱和慈祥的爱(文章中是父爱严厉母爱慈祥)。升华一下就是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需要成功,同时也需要失败。马克思说过: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拓展:《“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入选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上册课文(课文录音由陆洋朗读)、鲁教版第八册课文、语文S版第十三册课文、部编...
-
走一步再走一步仿写作文600字
走一步再走一步仿写作文600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题记仰望头顶的山,缥缈真实。像风,像风,像在雾里摇曳的风。爬山,在这个日子实在合适。却在半山腰,遇上葱茏的雾霭。这路不陡,仿佛是人工修建的平坦大道,也许本就是吧。脚步轻快,无意间走进这片“沼泽”。渐渐走得慢了。微微仰望天,本应澄清的透蓝,已是朦胧。不语,该抱怨的都被风吹散。不过有些疑惑,风起,雾,按理说该散去,却只...
-
欲钱买千里之行的生肖
欲钱买千里之行的生肖,,欲钱买千里之行谜底是马,在古代交通工具主要就是马,而上好的马匹就是被称之为千里马,也就是说一日可以奔行千里,所以这个谜语它的谜底就是马。,属马的人往往他们的性格也是特别的活泼,但是他们的性子又非常的急躁,所以有的时候是容易得罪人的,尤其是在职场中,可能会无意的因为自己暴躁的性子而得罪了自己的领导,但是领导又比较喜欢属马人这种性格,所以往往就会有那种爱恨交织的感觉。这一类的人...
-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是由谁提出来的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是由谁提出来的,,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是由谁提出来的?这句话是由清代的龚自珍提出的,他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该句的意思是想要消灭一个国家,就必须先把这个国家的历史给抹去,也就是说让这个国家的人不知道自己国家的历史,那么这个国家也将会灭亡,不存在了。该句出自《定庵续集》卷二《古史钩沉二》,全句应该为“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是龚自珍在研究春秋战...
-
大学之道翻译及原文赏析
大学之道翻译及原文赏析,,大学之道礼记 〔两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