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暗示世人忙于名利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议论含蓄,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②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但也包含了惆怅悲凉的感觉,一种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③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 ,流露出对整天追名逐利而错失良辰美景的人们的感叹.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

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 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 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和用与“闲人”相对的“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的鄙夷与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