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哪本书
1、《记念刘和珍君》作者是鲁迅,选自《华盖集续编》。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故事会》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1904一1926)女,江西省南昌人,先后就读于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反动军阀宣战,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陨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
2、中心内容是:通过悼念刘和珍,深刻地揭露北洋军阀政府屠杀爱国青年的滔天罪行,有力地抨击帮闲文人造谣诬蔑爱国青年的无耻卑劣,高度赞颂爱国青年临危不惧、团结友爱的崇高品质和大义凛然、殒身不恤的爱国精神,呼唤民众、激励猛士,抒发作者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感情。
相关内容
-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分别是怎样运动的,,物理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学科之一,它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每个角落,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喜欢思考的头脑,你就能发现它。比如很多人都很好奇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其实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三种:1、滑动:就像立方体的木块一样从斜面上慢慢的滑落下来。2、滚动:就像乒乓球一样从斜面上慢慢的滚下来。3、既有滑动,又有滚动:就像六棱柱在斜...
-
哦,香雪40年后的香雪
哦,香雪40年后的香雪,,1、香雪是个淳朴善良的女孩子,拥有一颗纯美的心灵,热爱学习,对于外面的世界有着好奇和向往,有一颗真挚纯良的心。2、香雪是村里唯一的初中生,她和其他姑娘到底是有着不一样的想法和追求,比如,她在火车上她会注意到别的姑娘忽略的“皮书包”。虽然,她胆子最小,但她感兴趣的话题,她会无所畏惧地发问,她抓空儿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3、人品的重要性:做事...
-
爱因爱因斯坦是哪国人
爱因爱因斯坦是哪国人,,爱因斯坦是1978年出生在德国,爱因斯坦是非常知名的科学家和物理学家,他这一生的成就也非常的多,不仅曾经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还参加过反战和平运动,所留下的代表作品也非常的多,所以他是德国人,爱因斯坦也有着犹太人的血统,后来因为战争,也就是二战爆发的时候,爱因斯坦把德国国旗放弃了,直接离开德国去了瑞士。1900年在瑞士毕业之后就加入了瑞士国籍。后来爱因斯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
跟腱短的表现
跟腱短的表现,,跟腱短的表现有很多方面,如果从大方向来说的话,主要是分为两个方面,第1个方面就是运动方面的能力可能不是很足。第2个方面就是脚的某些位置会比较不舒适。如果跟腱比较短的话,通常都会有一些比较具体的表现,比如虽然有一些人能够轻易的蹲下去,但是在蹲下去的过程中,会感觉踝关节的位置很不舒服,如果蹲时间长了的话,疼痛还会加重。另外如果跟腱比较短的,在跑步的过程中,会感觉跟腱的位置用不上力,和其...
-
滕王阁序的滕王阁是在哪里
滕王阁序的滕王阁是在哪里,,滕王阁序滕王阁在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滕王阁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滕王阁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建成后历经宋、元、明、清,滕王阁历次兴废,先后修葺达28次之多,建...
-
百年孤独版本
百年孤独版本,,《百年孤独》各个版本及点评以前国内的各种版本,全部为盗版。1.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版《百年孤独》,1984高长荣译,从俄译本和英译本而来。英译本被认为是最忠实于西文的版本,也曾多次得到作家本人的称颂。这个版本得到众多国内研究者的吹捧推崇。点评:基本准确,文采尚可,但因转译,错漏甚多,基本不取。2.上海译文出版社版《百年孤独》,1984及边的年份黄锦炎/沈国正/ 陈泉 译点评:目前最流...
-
邓稼先主要事迹
邓稼先主要事迹,,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父亲邓以蛰当时是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哲学系教授,与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是多年之交。邓以蛰四个子女,邓稼先排行第三,邓稼先出生8个月以后,随母亲和两个姐姐来到北平。1936年,邓稼先考入北平崇德中学初中二年级,读至高一(因抗日战争,崇德中学在1939年停办)。在崇德中学,与高他两班的杨振宁成为好友。1940年5月,邓稼先为避...
-
滕王阁序是诗还是词
滕王阁序是诗还是词,,滕王阁序不是诗也不是词,而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创作的骈文。此文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
-
夏至将至的含义是什么
夏至将至的含义是什么,,当夏至来临的时候,此时很多人都会有体会,毕竟不仅温度会变高,天气也会非常热,甚至还有可能会发生梅雨或者暴雨等,那么夏至将至的含义是什么?夏至将至所代表的含义就意味着是夏至这个节气马上要来临了,就在这天时间,白天是最长的,夜晚的时间最短。就在这天时间太阳折射到地面的位置是处于最北边的,比如北京白天时间可能达到了15个小时左右,北半球部分能够获得到许多的阳光,跟南半球对比起来至...
-
记念刘和珍君出自哪本小说集
记念刘和珍君出自哪本小说集,,出自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
-
站着累还是走路累
站着累还是走路累,,在一般人的认知里,第一反应会觉得走路比站着累,但自己进行对比了之后就会知道其实站着比走路更累。这是因为你们在只是站立不动的情况下,两条腿承受的是我们全身的重量,这样一来时间越久双腿就越会觉得累。但是在走路的时候,由于走路需要两条腿都不停的运动,互相交替用力,因此走路的时候其实只是一条腿用来承受重量,而另一条腿就可以比较松弛,在走路的时候其实是有时间放松的。所以长时间的站立自然就...
-
大西洋和太平洋为什么不融合
大西洋和太平洋为什么不融合,,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海洋,面积十分的广大,而且,太平洋最深的地方达到了10000多米,大西洋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海洋,大西洋的深度达到了9000多米,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交界的地方,因为两个大洋的海水呈现的颜色不一致,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分界线。其实,产生分界线的原因就是这两大洋的密度不一样,大西洋的海水密度比太平洋海水的密度要稍微高一点,而且随着地球不断的运动,太...
-
茶馆几幕
茶馆几幕,,共三幕。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那一年政治黑暗,国弱民贫,洋人势力越来越大,洋货源源而来,农村破产,卖儿卖女。有些知识分子想变法改良,有些想办实业,富国裕民。可统治阶级中的顽固派不肯改良,把维新派头脑杀了几个……顽固派得势后,连太监也想娶老婆,乡下依然卖儿卖女,特务更厉害,随便抓人问罪……第二幕 民国军阀混战时期,洋人操纵军阀相互开战,因而富了洋人,苦了百姓……第三幕 北京被日军阀...
-
想北平的文眼
想北平的文眼,,本文的文眼是“我真爱北平”。《想北平》 是一篇散文,在一篇短短的散文作品中如何表现北平,老舍觉得很难:"北平那么大,事情那么多",都写什么?他又不愿"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更怕挂一漏万,埋没了北平的种种好处。如果只是机械的罗列平铺直叙写成一篇北京地方风光的指南就更没有味道了,因此,老舍决定写出"我的北平",把对北平的感情上升到爱母亲的地位,他抛开一切美好的词语,用最...
-
书山有路勤为径的下一句
书山有路勤为径的下一句,,“书山有路勤为径”下一句是“学海无涯苦作舟”。是出自一本劝诫孩童要努力读书的“儿童读物”—《增广贤文》。作者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韩愈热爱古文,于是发起了倡导古文运动,而韩愈的文章也多是文风严谨,劝人学习那一类的。例如说大家都背过的《师说》。苏轼曾经说韩愈的文章是“文起八代之衰文起八代之衰”。说回《增广贤文》,《增广贤文》是一本书,整本书都在勉励儿童要努力学习,建议大家去...
-
琵琶行并序诗眼句是哪一句
琵琶行并序诗眼句是哪一句,,白居易的作品《琵琶行》的诗眼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选自《白氏长庆集》。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琵...
-
石油员工读摆脱贫困感想
石油员工读摆脱贫困感想,,《摆脱贫困》一书是 于 21 年前发表的,文字不多,册子仅 11 万字,收录了习从 1988 年至 1990 年在 宁德 工作期间的部分讲话和文章;内涵却很丰富,全文围绕 闽东 地区如何早日脱贫致富这一主题,将一系列极富创造性的战略思想、极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论和极富针对性的实践观点娓娓道来,思想深刻、篇章隽永、真知灼见、掷地有声、发人深省、催人奋进。书中透出的那种理想信念、...
-
故都的秋课文眼
故都的秋课文眼,,《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于1934年8月创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为止的这段时间被称为白色恐怖时期。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的恐怖威胁,1933年4月,他由上海迁居到杭州。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