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评价
《罗密欧与朱丽叶》评价: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威廉·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一部悲剧,剧中描写蒙太古之子罗密欧和凯普莱特之女朱丽叶一见钟情,他们为了对自由爱情的追求,敢于不顾家族的世仇,敢于违抗父命,甚至以死殉情。这是莎士比亚悲剧中浪漫主义抒情色彩最浓的一部悲剧,也是一曲反对封建主义,倡导自由平等、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的颂歌。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制造了一系列的冲突与巧合,使得悲剧情节中充斥着许多的偶然性因素。两个家庭充满仇恨而仇人的孩子却互相喜欢;仇人家里举办舞会,罗密欧化装潜入,竟然没有被揭穿,而且罗密欧与朱丽叶相识,一见倾心,造成了矛盾的纠结,构成了全剧冲突的基础。
相关内容
-
英语课外阅读读后感
英语课外阅读读后感,,“哈哈哈!这个片段太好玩了!"看完埃:奥卜劳恩创作的漫画故事《父与子》后,许多人给予的评价是“真有趣”或是“好好笑哦!”而我觉得《父与子》是作者对现实的期望, 因为在他的书中,父亲简直是万能的一一既严厉,又慈祥。在儿子调皮时或做恶作剧时,父亲总是板着-张貌似凶神恶煞的脸 ,那张脸都像是要长到地上了。比如一儿子说:“我要几本书 ,可以吗?”父亲随手拿了-本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
-
兰亭集序评价
兰亭集序评价,,有一些人说,《兰亭集序》的文和字皆好。文章好在,在行文上打破了当时的骈俪文风,骈散一体,在形式上有创新。可是钱锺书却在《管锥编》中说它:“真率萧闲,不事琢磨。”钱锺书认为,王羲之明明就是随便写写的,怎么就创新了呢?骈散结合的第一人,真的就是王羲之吗?这个好像没有办法证实!又有一些人说,这篇文章好在思想上,因为它的内容是与“生命哲学相契合的”。于是钱锺书又说:“王羲之此《序》,情溢于...
-
源氏物语评价
源氏物语评价,,《源氏物语》多方面地反映了日本平安朝时代贵族社会的生活。它广泛地描写了宫廷贵族和地方贵族的心理及精神面貌,剖析了他们空虚无聊的灵魂,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客观上展示了封建贵族行将灭亡的历史趋势。小说比较全面地描绘和揭露了宫廷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尖锐矛盾。小说围绕着光源氏,塑造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贵族形象。从天皇到太子,从大臣到一般官吏,无一不是玩弄女性的酒...
-
离骚评价
离骚评价,,宋代著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说:“《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这就是说,《离骚》不仅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领域,而且是中国诗赋方面永远不可企及的典范。《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
-
繁星71这首诗
繁星71这首诗,,原诗:繁星(七十一)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繁星》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在《繁星》中,冰心把母爱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这种母爱的颂歌,在《繁星》里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可以说,正是对母爱的深情赞颂,奠定了这部作品深沉的细腻的感情基调。与颂扬母爱紧密相连的,便是对童真、童趣、童心及一切新生事物的珍爱。在诗人眼...
-
评价《百年孤独》
评价《百年孤独》,,1、这是一部多元化的小说。作者马尔克斯,主要描写了加勒比城市沿海小镇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它融合了神话宗教以及现实等各方面的元素,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刻画细腻丰满,将很多细节都描绘的非常到位。而且作者采用超现实写作手法,用论述哲理的方式揭示的人类的起源本质以及孤独的原因。这本书的逻辑性比较强,非常适合年轻人阅读。2、《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一部...
-
赤壁赋评价
赤壁赋评价,,《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作者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
-
红楼梦第二十一回感悟100字
红楼梦第二十一回感悟100字,,曹雪芹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以他所写的四大杯具中鲜明的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而着名,而曹雪芹的一部经典之作中就有七百二十一个人物,曹雪芹历时20多年才完成这部巨作,在一部作品中,721个人物,各个都有鲜明的性格与典型事例,这使我不得不钦佩曹雪芹,可是事情没有十全十美的,这部缺憾美的作品虽然结局仍待考察,可是曹雪芹的文学功底是无可厚非的。曹雪芹人物刻画入木三分,例...
-
历史人物故事读后感200字
历史人物故事读后感200字,,一代风流的一代绝唱,壮丽国度的壮丽诗篇",曾经有人如此评价过毛泽东主席的诗词。当时我感触不深。今有幸拜读《毛泽东诗篇》之后,想起这句话,我不禁为之喝彩--真好!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也是杰出的师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在我心中只是一位神圣的领袖,对于他的了解也仅有上述内容。可能这也是当代学生对于国家领袖的认识吧。可是当我读完《...
-
百年孤独评价
百年孤独评价,,马尔克斯在19世纪哥伦比亚屡屡爆发的内战当中,看到了民族与国家的迷茫,他把这份迷茫写进了《百年孤独》,而之后每个读到这部作品的人,都体验和共享到了这份迷茫《百年孤独》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被认为是拉美文学的杰作。马尔克斯也向世界推广了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迄今为止,该书已售出超过5000万册...
-
繁星二四短诗
繁星二四短诗,,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冰心,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中,她把母爱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这种母爱的颂歌,在《繁星》 里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可以说,正是对母爱的深情赞颂,奠定了这部作品...
-
刘姥姥进大观园评价
刘姥姥进大观园评价,,“刘姥姥进大观园”是比喻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来到陌生新奇的花花世界。既可用来揶揄那些见识短浅、孤陋寡闻的人,也可以用作是自谦或者自嘲。作者通过刘姥姥这个人物的视角和行为,进一步地表现了贾府主子们的享乐与奢侈,既写出了贾府鲜花著锦之盛,又为日后贾府败落巧被救埋下了伏笔。刘姥姥既是《红楼梦》中总领全文的一个引子,又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刘姥姥这三次进荣国府的时刻,正是贾家由兴盛到鼎盛...
-
负荆请罪评价
负荆请罪评价,,看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要悔悟自己的过错,诚心地向人认罪,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俗话说得好,“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一份宽容,一份理解,一句问候,一个动作。爱心和大度给了人们春天的温暖,别人会报以阳光般的微笑,而自己最终收获的是沉甸甸的欢乐。如果人人都学会宽容,那么世界将会少去争执。蔺相如宽容大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面对错误,我们要正确地、像廉颇将军那样勇于承认错误。“蔺大人,请...
-
繁星三首古诗
繁星三首古诗,,第一首是繁星七一,第二首是繁星一三一,第三首是繁星一五九;繁星131讲述的是:大海呵!哪一颗心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这首诗就是诗人唱给大海的一只颂歌,大海波涛汹涌广阔无垠。当人们面对蔚蓝的大海,聆听阵阵涛声时,就会情不自禁的思潮翻滚,不由得惊叹大海的博大深沉。这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仿佛自己的胸怀就像大海一样博大深沉。在这首诗中...
-
红楼梦每回读后感100字
红楼梦每回读后感100字,,《红楼梦》读后感《红楼梦》是一部悲剧,也是一部喜剧。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说它是喜剧,因为它是古往今来第一部女性的颂歌,以女性为主题的小说。在曹雪芹的笔下,“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在贾宝玉眼里,他“见了女儿便觉得浑身清爽,见了男儿...
-
滕王阁序评价
滕王阁序评价,,1、2、不过用典也是很难的,因为你的胸中如果没有储备足够的典故,到写作的时候必然抓耳挠腮写不出来。而且用典又难在贴切,用典就是用古人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你怎么能在极短的时间里从浩如烟海的典故中找出最符合自己思想的那一个?这考验这写作者的能力。3、在《滕王阁序》中,王勃用了几十个典故,而且每一个典故都很贴切。王勃不仅写出了这些典故,还把这些典故写成了对仗工整的骈文,朗朗上口,文采...
-
长江三峡评价
长江三峡评价,,主要目的:兴建长江三峡,是为了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很大程度上免遭洪水灾害。当然还有以下几个作用:1、防洪作用三峡水库运行时预留的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削减洪峰流量达27000-33000立方米/秒,属世界水利工程之最。2、航运作用三峡水库回水至西南重镇重庆市,它将改善航运里程660公里,年单向通航能力由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称三峡工程为世界上改善航运条件最显...
-
老人与海评价
老人与海评价,,《老人与海》是一部异常有力、无比简洁的作品,具有一种无可抗拒的美。《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老人与海》故事的景是在二十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