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诗词出自陆游的诗。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出自宋代陆游的《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如此艰难,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自己当年曾以万里长城来自我期许,到如今鬓发已渐渐变白,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注释: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书:写。
早岁:早年,年轻时。那:即“哪”。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气,气概。
相关内容
-
登泰山记原文注释及翻译
登泰山记原文注释及翻译,,[注 释]①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②汶(wèn)水;大汶河,发源于山东莱芜县东北原山。③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④济(jǐ)水: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现故道已淤塞,下游为黄河所占。⑤阳谷:山南面谷中的水。谷,两山间的流水道,现在通称“山涧”。⑥当:在。⑦者:……的地方。⑧古长城:指战国时齐国在同鲁国分界处所筑长城的遗址。⑨日观峰:泰山山顶东岩,是泰山观日出的地方。...
-
北方指的是哪些地方
北方指的是哪些地方,,1、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来看:中国北方: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东部、江苏中原官话区、安徽中原官话区。中国南方:包括江苏大部、安徽大部、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云南大部、贵州、四川东部、重庆、陕西南部、广西、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台湾、甘肃东南部与河南信阳市、南阳市。2、从地理角度来看:北方地区:指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
出师表先帝指的是谁
出师表先帝指的是谁,,刘备。《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此文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前人特别指出在六百余字的篇幅里,先后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报先帝”“忠陛下”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
-
登岳阳楼翻译陈与义
登岳阳楼翻译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南宋〕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登岳阳楼其二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译文:其一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
-
高一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
高一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登泰山记【作者】姚鼐 【朝代】清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
-
登岳阳楼其一翻译
登岳阳楼其一翻译,,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南宋〕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登岳阳楼其二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译文:其一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
-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姚鼐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登泰山记【作者】姚鼐 【朝代】清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
-
登岳阳楼其二古诗原文
登岳阳楼其二古诗原文,,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译文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以东长江以西,落日缓缓下沉,无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一动不动。登临的地方是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
-
爱国书籍有哪些书
爱国书籍有哪些书,,1、《心灵长城》张岱年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书跟一般的以爱国主义的思想和行为为主要内容的著作比较起来,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它是一本理论著作。作者把“爱国主义传统”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提出来并作为本书的核心而展开论述,进而把它视为中华民族的“心灵长城”。2、《 红岩》是1961年12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该书讲述了1948年...
-
郑成功为什么叫国姓爷
郑成功为什么叫国姓爷,,郑成功在为隆武皇帝效力的时候被皇帝赐了“朱”姓,在当时郑成功又被人叫为朱成功,由于朱是国姓,很多人称呼郑成功为国姓爷。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早年只是一个商人,后来他在旅居日本的时候和当地的田氏成了亲,在日本,郑芝龙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郑成功。在郑成功7岁的时候,郑芝龙将自己儿子带回国。在当时大清已经开始了入主中原的计划,为了让汉人屈服于清人的统治,满清政府在那时选择以剃发令来...
-
书愤五首·其五
书愤五首·其五,,书愤5首其五《书愤》宋. 陆游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赏析: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半叙述早年决心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后半感叹时不再来,壮志难酬。“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当时他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当英雄无用武之...
-
书愤五首
书愤五首,,1.《书愤》宋. 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2.《书愤》宋. 陆游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3.《书愤》宋. 陆游清汴逶迤贯旧京,宫墙春草几番生。剖心莫写孤臣愤,抉眼终看此虏平。天...
-
书愤赏析
书愤赏析,,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半叙述早年决心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后半感叹时不再来,壮志难酬。“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当时他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金戈铁马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大有气魄。诗人未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
-
书愤翻译和赏析、注释
书愤翻译和赏析、注释,,《书愤》注释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书,写。早岁:早年,年轻时。那:即“哪”。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气,气概。“楼船”句:此时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亲率水兵乘楼船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但不久兵败符离,收复故土的愿望化为泡影...
-
书愤五首全部翻译
书愤五首全部翻译,,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差不多?书愤对照翻译: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年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
-
书愤五首·其一[宋]陆游
书愤五首·其一[宋]陆游,,书愤陆游 〔宋代〕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
-
书愤200字赏析
书愤200字赏析,,作品赏析:“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金戈铁马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