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姓司还是司马
司马光姓司马。
“司马”,西晋国姓,是复姓,是我们国家的姓氏之一。由古代官员的职位演变而来。百家姓里虽然有“司”这个姓氏,但是“司马光”是姓“司马”,名字“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相关内容
-
杨姓来源
杨姓来源,,中华姓氏表示的是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中华姓氏主要有两大类,一种是单姓,我国的单姓已经有6900多个,还有一种是复姓,附近的来源是比较多的,那么杨姓来源有哪些呢?杨姓来源包含了以下罗列的几个方面,1、源于姬姓,关于该起源有三种说法,只不过这些起源都是周朝王室,源于周武王孙,叔虞次子,晋侯燮父之弟;源于周宣王子长父;源于晋武公子伯侨。2、源于扬姓,在古代的时候,杨扬是不分的。3、源于...
-
吕姓人口数量
吕姓人口数量,,我们国家是流传了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文化悠久,很多都是流传至今,比如中国独特的姓氏文化,姓氏血缘关系对我们国家影响深远,中国人光宗耀祖的观念也是因此产生的。中国的姓氏有很多,好几百个,常见的有李、王、张之类的。在我们生活中,吕姓的人也是很多的,估计很多小伙伴都是有认识吕姓的朋友。吕姓在我们国家也是一个大姓氏,人口数量排在全国第四十三位,大约有570万人,占据了全国约0.46%的人口,...
-
司马光砸缸是真的吗
司马光砸缸是真的吗,,是真的,司马光砸缸是著名历史故事,发生在宋朝河南光山,在《宋史》中有所记载,并且被选入课本。故事的主角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有一次,司马光和小伙伴在后院玩耍,有个小伙伴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水缸中。别的孩子见出事了,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急中生智,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扔去,缸破了,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这件小事让司马光闻名满九州,人们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并且...
-
季姓是皇族吗
季姓是皇族吗,,我们国家的人数是世界第二,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姓氏,有些人的姓氏非常普遍,但有些人的姓氏就非常少见。就比如姓季的人在生活中都非常少见,那么季姓是皇族吗?但其实季姓的来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普遍认为的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姬姓王族流传下来的,所以并不是皇族,而只是一个贵族。但其实现在的姓氏跟先祖都没有太大关系,我们现在的人们很多可能都是贵族王族的后人,但在现代社会都一样,祖先的成就并不...
-
姓 氏区别
姓 氏区别,,1、起源不同:姓和氏的起源有很大区别,姓起源于我国上古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它的历史比氏要久远很多,早期的姓也都是女字旁。而氏是从姓中慢慢演变出来的,它的历史要比姓短很多。2、含义不同:姓通常用来区别血缘,当两个人拥有同一个姓氏,就代表他们来自同一个家族,有一定的血缘关系。而氏则代表一个人属于一个家族中的哪一系旁支,通过氏可以更精确的找寻自己的祖辈。3、使用不同:姓氏在使用方面也有很...
-
司马光姓什么
司马光姓什么,,司马光姓司马,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
-
有姓我的吗
有姓我的吗,,没有,百家姓中没有我这个姓。姓在最初是作为族号诞生的,代表的是有共同血缘血统关系,在当时并不是属于个人或者个别家庭。后来氏族内的人分布往大江南北,跟着姓氏也被扩散开,有人曾经推测姓的最初来源应该和祖先的崇拜图腾有关系,还未曾完全开蒙的时代,麦穗,熊以及蛇都是先祖的图腾,这些图腾成为部落的标志,再由标志转变成为代号,也就是后来的姓,皇帝赐给人类始祖中十四个功德圆满者姓氏,当然,那时候的...
-
司马光姓氏姓什么
司马光姓氏姓什么,,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2、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3、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
-
司马光人物简介
司马光人物简介,,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司马光学识渊博,史学之外、音乐、律历、天文、书数,无所不通,但不喜释、老之学,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
-
司马光人物简介(20字以内)
司马光人物简介(20字以内),,1.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2.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
-
司马光哪里的
司马光哪里的,,河南省光山县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祖籍山西,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自幼聪慧好学,宋仁宗宝元六年(1038)。考入进士甲科,历任仁宗、神宗、哲宗四朝,先后任天章侍制兼侍讲、知谏院、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右谏议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等职,卒赠“温国公”,谥文正,赐“忠清粹德”碑。著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对后世影响是巨大深远的。司马光故居是他的出生地,故居中的司马井、养粹...
-
司马光好学翻译
司马光好学翻译,,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
-
司马光外国语小学
司马光外国语小学,,1、学校拥有高标准教学楼一幢,标准单间宿舍楼一幢,标准化餐厅一个。多功能教室、微 机室、阅览室、图书室、琴房、体育设施、电子监控系统等配套设施齐全。2、学校现有2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51人。现有教职工92人,专任教教师60人(含外籍教 师1名),教师均为专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4人,初级职称12人。3、学校以英语为特色,特聘外籍教师,从小学一年级使开设英语口语课,并制定了...
-
司马光爱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司马光爱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原文:司马温公独乐园之读书堂,文史万余卷。率公晨夕所常阅者虽累数十年,皆新若手未触者。尝谓其子公休曰:“贾竖藏货贝,儒家惟此耳。然当知宝惜。吾每岁以上伏及重阳间,视天气晴明日,即设几案于当日,所侧群书其上以曝其脑,所以年月虽深,终不损动。至于启卷,必先视几案洁净,藉以茵褥,然后端坐看之。或欲行看,即承以方版,未尝敢空手捧之,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每至看竟一版,即...
-
司马光勤学翻译
司马光勤学翻译,,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的烂熟于心为止。读书时下的工夫多,收获大,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大!”司马光好学作者:朱熹(宋代)...
-
司马光24课文
司马光24课文,,知识点01我会写司sī(司机、司令、各司其职)庭tíng(庭院、家庭、大庭广众)登dēng(攀登、登报、五谷丰登)跌diē(跌倒、跌落、跌跌撞撞)众zhòng(众人、众多、众志成城)弃qì(丢弃、抛弃、自暴自弃)持chí(坚持、主持、坚持不懈)02我会认皆jiē(比比皆是、人人皆知、皆大欢喜)03多音字得děi (得亏)dé (得救)没mò(沉没)méi(没有)04作者简介司马光...
-
司马光4字词语
司马光4字词语,,描写司马光的成语有:足智多谋、聪明睿智、急中生智、临危不惧、面不改色。司马光砸缸:白话文版: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文言文版: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表现出了司马光沉着冷静、果断、勇敢的品...
-
司马光好学文言文翻译
司马光好学文言文翻译,,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