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前四句

前四句写登高所见之景。急剧的风高渺的天,山中的猿猴在天和地之间凄厉的鸣叫;清冷的江中小洲,白茫茫的沙岸,半空中的小鸟便也在天和地之间来回的盘绕。显然,“猿啸哀”就是当时作者的一种心情的表露。有渔歌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猿啸哀”本身就够凄清的了,而作者当时已处在欲哭无泪、欲喊无声的境地。衣食无靠,疾病缠身。连像猿猴那样发出几声凄清的叫声都十分困难。“鸟飞回”三字当然也明显的染上了作者主观的色彩。因“风急”,因“天高”,鸟儿痛苦的在江面上挣扎,这景象多像作者痛苦的一生啊。作者一生奔波飘零,得到的却是一次比一次更为沉重的打击。故而此时他连像鸟儿那样不停的挣扎的力气也几乎消失殆尽了。仅此二句,诗人的一种苦痛和无奈便溢于言表。接着,诗人的目光渐渐集中,转向山中的落叶和江上的波涛。落叶是“无边”的,因为“风急天高”,所以落叶纷纷飘坠,仿佛不知从何而落,也不知坠向何方;波涛一浪压着一浪,似乎不知从哪里涌来,真不知滚向哪里。此二句境界阔大,确给人一种“飞扬震动”之感。这既是当时夔州之地秋天的典型特征,同时也把诗人自己完完全全的融进了“萧萧”落叶和“滚滚”江涛中,“无边”的落叶已淹没了诗人,“不尽”的江涛也淹没了诗人。面对着如此博大、如此无穷尽的大自然,人类是多么微不足道。联系首联二句,一种浓重的悲哀又渗入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