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苏轼
后赤壁赋
苏轼 〔宋代〕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 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 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 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 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 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相关内容
-
后赤壁赋多少字数
后赤壁赋多少字数,,后赤壁赋357字不含标点。《后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是《赤壁赋》的姊妹篇。与前篇纯写江上泛舟不同,后篇记游,以登岸履险为主,也无谈玄说理的内容。文章前面记真景真情,通过毫不雕琢的天然佳句,给人一种壮阔的美感;中间对踞石攀木、俯江长啸的细致描写,真切地表达了作者月夜登临的情趣。最后写梦见道士化鹤,纯属幻境幻觉...
-
后赤壁赋
后赤壁赋,,《后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是《赤壁赋》的姊妹篇。与前篇纯写江上泛舟不同,后篇记游,以登岸履险为主,也无谈玄说理的内容。文章前面记真景真情,通过毫不雕琢的天然佳句,给人一种壮阔的美感;中间对踞石攀木、俯江长啸的细致描写,真切地表达了作者月夜登临的情趣。最后写梦见道士化鹤,纯属幻境幻觉,空灵奇幻,迷离恍惚,从中表现了作...
-
苏轼词两首语境默写
苏轼词两首语境默写,,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作者】苏轼 【朝代】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2、白话释义: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以忘怀。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
-
赤壁赋全文进解
赤壁赋全文进解,,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
说木叶结构特点
说木叶结构特点,,第一至三段为第一部分,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第四至六段为第二部分,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第七段是小结,强调理解“木”的艺术形象的重要性。而全文的中心则是通过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落叶”与“落木”、“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
-
在天晴了的时候原文
在天晴了的时候原文,,在天晴了的时候在天晴了的时候,该到小径中去走走: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又温柔;炫耀着新绿的小草,已一下子洗净了尘垢;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把它的饰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到小径中去走走吧,在天晴了的时候;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过溪流。新阳推开了阴霾了,溪水在温风中晕皱,看山间移...
-
在天晴了的时候好词
在天晴了的时候好词,,一、好词:1、小径2、炫耀3、胆怯4、晕皱二、好句:1、在天晴了的时候,该到小径中去走走: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又温柔;炫耀着新绿的小草,已一下子洗净了尘垢。2、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把它的饰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3、到小径中去走走吧,在天晴了的时候;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
-
在天晴了的时候全文
在天晴了的时候全文,,在天晴了的时候【作者】戴望舒 【朝代】现代在天晴了的时候,该到小径中去走走: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又温柔;炫耀着新绿的小草,已一下子洗净了尘垢;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把它五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到小径中去走走吧,在天晴了的时候: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过溪流。新阳推开了阴霾了,...
-
智取生辰纲的智字在本段有何具体表现
智取生辰纲的智字在本段有何具体表现,,智取生辰纲中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智用天时,通过文中的环境描写,可以了解到天气之炎热,这也导致众军汉因热而不愿继续赶路,也一定会在松林休息,为白胜卖酒作好了准备。2、智用地利,选择山冈和树林,用黄泥冈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休息的杨志一行人的进入,又可以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实情况,取药、下药作准备。3、智用计谋,巧扮客商,是为了初消...
-
说木叶1.2两节引用大量古诗句,分类及作用
说木叶1.2两节引用大量古诗句,分类及作用,,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译文: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波,微波泛动。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南朝)谢庄《月赋》 译文:洞庭湖的湖面开始有了波浪,于是树叶就开始渐渐脱落了。3、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南朝)陆厥《临江王节士歌》译文:枯黄的树叶随着秋风缓缓飘落,微风吹动着江水泛起一波波无尽的涟漪。4...
-
鹊桥仙七夕苏轼赏析
鹊桥仙七夕苏轼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词,题为七夕,是写与友人陈令举在七夕夜分别之事。上片落笔先写陈令举之风度,他高情云渺,如侯家人于缑氏山头的王子晋在风箫声声的新月之夜,没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飘然而去。与友人在七夕夜分别,词人自然想到牛郎织女,但陈令举不像他们那样痴心于儿女之情。下片想象友人乘坐的船只来到银河之中,当他回到人间时,就挟带着天上的天风海雨。接着他评价二人的友谊能够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缘...
-
赤壁赋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赤壁赋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 1、 了解苏轼。 2、 比较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之战》 3、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2、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故磊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
-
说木叶中的诗句及作用
说木叶中的诗句及作用,,说木叶中的诗句及作用:”木叶“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最早出现在屈原《九歌》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木叶“中”木"就是树的意思,木叶即为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有暗示意义,可让人联想到秋天的落叶,给人以落寞之感,营造凄清的艺术格调。《说“木叶”》诗人“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成为令人玩味无穷的“精妙”...
-
关于描写秋天的古诗及解释
关于描写秋天的古诗及解释,,1、萚兮萚兮,风其吹女萚兮萚兮,风其漂女萚:飘落的枯叶。女:同汝,你;此处指飘落的枯叶。漂:同飘,吹。落叶啊落叶啊,秋风吹你落叶啊落叶啊,秋风飘你《诗经郑风萚兮》2、秋日凄凄,百卉具腓秋天风凄凄,百花都凋蔽。《诗经小雅四月》3、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4、悲哉秋之...
-
赤壁赋前两段
赤壁赋前两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
-
赤壁赋与前赤壁赋的区别
赤壁赋与前赤壁赋的区别,,《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时间也移至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一样的赤壁景色,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前赋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后赋则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节的山水...
-
书愤苏轼
书愤苏轼,,《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首...
-
苏轼传2000字读后感
苏轼传2000字读后感,,向来相信缘分,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缘分,而且人与书之间亦如此。中学时代,语文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两本书,其中一本是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另一本像是《朱元璋传》。当时的反应是我怎么可能对这种书感兴趣呢?!遂不以为意。然而喜好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随着知识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你会自然而然的对一些东西产生兴趣,甚至是以前不感兴趣的东西。比如说《苏东坡传》。多少年之后,初到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