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读后感800字

议论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读后感

《礼记·大学》有言:“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即是“格物致知”概念的由来。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格物致知的理念作为中华文化的智慧精粹不曾在时光的流逝中褪去颜色,反而历久弥新,在历史的浪潮中一次次绽放光芒。

格物致知的风潮掠过思想的天空,启发我们经验是发现的源泉。思辨曾经孕育了古代哲学的滥觞,但脱离实际的空想却难以再将人类的思维向前推进。当形而上的思辨走入困境,是立足实际的经验主义让哲学和科学都开启了崭新的篇章。在中国,格物致知的思想打破了理学的空泛,让更多的有识之士学会观察实践;在外国,经验主义的理念让方法论有了新的突破,培根提出的崭新范式给科学研究和哲学思考都注入了新鲜血液。

格物致知精神,是使人在做任何事情上都会成功的动力;它,也是能让人在面对困境中得以解救的力量。但是,格物致知精神不是想有就有的,它要拥有二个要求,二个条件才能实现。这二个要求与两个条件,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这篇文章中有讲诉。

文章中讲诉了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差别。中国传统教育是以“死记硬背”一词来形容,而西方教育是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句来形容。文章还讲到中国人的成绩虽好但是动手能力太差,这也就相当于“纸老虎”,只能说一推大道理但却不能动手做。

那该怎么才可以使自己拥有格物致知精神呢?其实这很简单,要想拥有格物致知精神,那么必须要有推究探讨事物原理的精神,这是第一个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要求。文章中举出一个王阳明“格物”的例子,让我从中知晓了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已”,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证明了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的。所以,我又发现格物不能是消极的观察研究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的观察,这是第二个要求。

不过光有这两个要求那是不行的,因为观察探究是建立在渊博知识的基础上,倘若你没有知识,即使你观察探究了,但终究也是没有任何成果的。既然有了知识又有了要求,剩下的就是应该有一种持之以恒的毅力。毕竟,每一件事都有失败与成功,不要因为失败而放弃,要迎难而上,这样成功才会出现在眼前。

自古以来,薪尽火传,那些经历过时间考验的真理,会将自己燃烧成精神的灯塔照亮行进的路途。格物致知的理念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历经时间考验的真知灼见,它曾经一次次成就了辉煌,也将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大放异彩。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保持对事物的探索精神以及培养自己拥有持之以恒的毅力,这样格物致知精神终会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