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郑振铎阅读答案
问题:
1、选文中“最后一课"前的气氛与往日有没有不同?你是从哪一句看出来的? (2分)
2、“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碾地的声音可听到”,为什么这种声音在‘我”听来是沉重”的? (2分)
3、理解‘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一句的表达效果。(2分)
4、这节课下课后,“每个人都已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往哪一个方向走去。”结合选文回答,学生们、教师们会怎么办?他们会向哪个方向走去? (2分)
答案:
1、外面的气氛依然如故,从“太阳光很红亮地晒着,街上依然地熙来攘往,没有一点异样。”一句可以看出来。
2、日本鬼子侵略中国,他们的车在大街上肆意横行,每一位炎黄子孙内心都在流血,为祖国和人民的遭遇而感到无比沉重。
3、“血红”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到处充满了血腥味,所以觉得他们的国旗也充满了血腥味,表现了作者对敌人无耻行径的无比憎恨。
4、围绕爱国、责任、担当等来写均可。
相关内容
-
最后一课内容概括50字
最后一课内容概括50字,,1.《最后一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2.《最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作品题材虽小,但精心剪裁,记叙详略得当,主题开掘得很深。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
-
屈原节选文体
屈原节选文体,,属于舞台剧。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写于 1942 年 1 月,时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反动派又消极抗日,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大肆捕杀爱国抗战的军民,“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于是,针对政治现实,郭沫若创作了《屈原》, 用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抒发人民的愤慨。作者曾说:“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
-
最后一课课后字词拼音
最后一课课后字词拼音,,最后一课课后字词拼音:郝叟 hǎo sǒu磨损 mó sǔn祈祷 qí dǎo惨白 cǎn bái肃静 sù jìng哽gěng喧闹xuān nào懊悔ào huǐ《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写的是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在历史上阿尔萨斯-洛林多次易主,德意志、法兰西曾多次交替拥有其主权),普鲁士占领后禁教法语,改教德语,爱国的法国师生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
-
黄河颂初一课文读后感
黄河颂初一课文读后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养育了中华民族的儿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屏障,保卫了中华民族的儿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臂膀,激励了中华民族的儿女,这是光未然先生发出的感叹,也是我们中华儿女发出的感叹,首先一段惊艳的朗诵词,触人心弦,告诉我们黄河的伟大与坚强,紧接着步入正题:黄河的气势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黄河蜿蜒盘绕,像极了龙的姿态,中华民族的儿女啊,就是那龙的传人一代一代继承与传流,黄...
-
爱的教育读后感题目怎么写
爱的教育读后感题目怎么写,,今天我和爸爸妈妈读完了《爱的教育》第一章—十月。在这一章里有一个故事是我和我的家人十分感动。第一个故事的名字是意外事件。讲的是一名叫洛佩蒂的二年级学生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在马路上跌倒了,这时一辆车向他飞快地驶来,洛佩蒂见状就冲上前把他救了出来,可他自己的脚却被车轮轧伤了。他那见义勇为、舍己为人的精神使我感动。这正是很多人所缺少的。见到别人摔倒了,大多数人在...
-
缅怀先烈观后感800字
缅怀先烈观后感800字,,缅怀先烈 铭记历史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载着中华儿女炎黄子孙,一路上坎坎坷坷,曲曲折折。在这条不凡的道路上,留下的深深车辙永远记载着那段刻骨铭心的峥嵘岁月,永远记载着那些永垂不朽的英雄先烈。中华儿女永远铭记那激情的岁月,向英雄们致敬!岁月无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它带走了一切美好或者残酷,但是它永远抹不掉中华民族的记忆。它深深的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永恒的矗立在中国960万平...
-
热爱生命国旗下讲话稿
热爱生命国旗下讲话稿,,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生活,什么是生活?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人生只允许一次,绝不能有第二次。那么我们不应该珍惜那宝贵的生命吗?生命将会消失,令人震惊的是,千千成千上万的生命将在车轮下消失。”珍爱生命,让自己的生命有价值。充实自己,提升自己,为了生活的充实,为了生活的完美,你没有理由不努力,因为奋斗而让生活精彩...
-
最后一课体裁
最后一课体裁,,最后一课》体裁是:小说。《最后一课》是法国小说家阿尔丰斯·都德所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1873年,首版于《月曜故事》。 《最后一课》讲述的是在普法战争中被普鲁士强行割让的一所乡村小学在上着告别自己母语的最后一堂课,通过一个孩子的眼光来展现整个沦陷区的屈辱和对自己故土的深切的思念。 《最后一课》取材精炼,文字简洁,主题明确,结构紧凑,每段每句都和题目紧相呼应,没有废话,没有闲文,这两...
-
海伦凯勒能够拥有三天光明她想看到些什么
海伦凯勒能够拥有三天光明她想看到些什么,,安妮 沙利文、麦西夫人,光色的变换,初升的旭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该文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引人入胜...
-
最后一课二战
最后一课二战,,《最后一课》是一部献礼国际抗战胜利70周年的微电影。电影讲述了二战期间,中国偏远的一所乡村小学里,乡村教师魏牧之与日本军官的儿子山本一郎意外结识,在危急关头勇救无辜日本孩童的故事。魏牧之用自己的行动为自己的学生上了最后一堂课,生动地表现了中国人民遭受异国侵略时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旨在缅怀先烈和无辜的死难者向世界传达希望与和平。...
-
劝学二三段翻译
劝学二三段翻译,,1、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2、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
-
劝学最短翻译
劝学最短翻译,,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
-
劝学翻译简短
劝学翻译简短,,《劝学(节选)》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一块木材直得合乎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
-
劝学12段翻译
劝学12段翻译,,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水做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因此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
-
最后一课分段
最后一课分段,,小说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按上学路上、上课、散学的顺序来安排情节,共分为四个大部分:第一部分:(1-6)故事的开端。写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第二部分:(7-23)故事的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和小弗郎士的转变。第三部分:(24-29)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悲愤地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作品题材虽小,但精心剪裁,记叙详略得当,主题开掘得很深。小弗...
-
劝学翻译手写
劝学翻译手写,,1、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水做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因此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
-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谁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谁,,阿尔丰斯·都德 (阿尔封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840年5月13日~1897年12月15日),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1840年5月13日生于普罗旺斯,1897年12月15日卒于巴黎。代表作:《小东西》《达拉斯贡城的达达兰》《柏林之围》、《最后一课》 。都德(1840—1897) 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出身法国南方一个破落的丝绸商人家庭...
-
最后一课课文层次
最后一课课文层次,,按故事情节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6自然段)上学途中,是故事的序幕。以乐写哀,为韩麦尔的出场提供特定的环境,渲染了气氛,巧妙交代了背景。第二部分(7~10自然段)上课之前,是情节的开端。写学校不同往日的景像,进一步造成悬念,为下文“最后一课”作了很好的铺垫。第三部分(11~23自然段)最后一课,是情节的发展。前面的伏笔揭晓,韩麦尔的性格特征得到充分展示。第四部分(24~29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