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以什么为主线
《济南的冬天》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温晴”。文章一开头,就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赞美济南是个宝地,下文描写的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联系的。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最初发表于1931年4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老舍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英国的雾气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来到被誉为“泉城”的山东省会济南后,感受非常强烈。标题“济南的冬天”,简洁阐明了地点,节令。
相关内容
-
热爱祖国的阅读感想
热爱祖国的阅读感想,,学习了《詹天佑》这篇课文,我们都知道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我最赞赏的,就是他的爱国。正因为詹天佑的爱国心,使他毫不犹豫的担当起了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正因为他的爱国心,使他再修筑铁路中遇到困难也不会萎缩;正因为他的爱国心,让他不断地努力。终于,经过了重重的困难,我们中国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终于全线竣工了,还比原计划提早了两年。詹天佑的杰出、伟大和爱国,深...
-
社戏分段赏析
社戏分段赏析,,第一段:(1-3)回乡消夏.写“我”在平桥村受到小朋友的热情接待,过着自由的生活.第二段:(4-21)坐船看戏.写“我”和小伙伴到赵庄看社戏的情景.第三段:(22-30)偷吃蚕豆.写看社戏后返回平桥村途中偷吃罗汉豆的经过.第四段:(31-40)公公夸奖.写第二天偷吃罗汉豆的事被揭穿,六一公公送豆的情景和“我”对看戏、吃豆的思念.社戏原文欣赏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
-
白杨礼赞是谁写的
白杨礼赞是谁写的,,白杨礼赞是茅盾写的。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
-
这次我没有放弃优秀作文800字
这次我没有放弃优秀作文800字,,进入中学后的第一次校运会,本准备休息休息,当一个拉拉队员,随便将我的“吃货”本性发挥到极致,没想到老师却偏让我报了个800米跑步。这不,承载着全班同学、老师的期望,我只好硬着头皮踏上了赛道。太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仿佛要吞噬一切;一丝微风也没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运动员们整装待发,敏锐的眼光直射前方。裁判员严肃地迈向打靶台,慢慢举起枪——“砰”!枪声响了,...
-
阿q正传告诉我们的道理
阿q正传告诉我们的道理,,《阿Q正传》告诉了我们不要自尊自大、自欺欺人、欺软怕硬、不要有阿Q精神。《阿Q正传》的主题思想:批判精神胜利法。“人民性”、“民族性”显然不是“国民性”,均应该有“进步”与“落后”两个方面。国民性,它不科学,按字面讲,那就是中国国民都有的性,这是不可能的。鲁迅所讲,是指“国民劣根性”,某些国民的落后性,不是指的进步思想。《阿Q正传》充分反映了赵太爷一伙就是愚民政策的代表者...
-
中国文明史读后感
中国文明史读后感,,1、正所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这个小书虫前不久刚刚阅读了《中国上下五千年》这本书。2、我国已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了,这本书追随历史发展轨迹,触摸五千年文明脉搏,讲述了我国五千年的巨大变化。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到封建文明极度繁荣的明清时代,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名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与成就,也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与挫折,数不清的英雄豪杰、文人志...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7段观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7段观点,,第一部分(l~2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即实验)。第二部分(3~12段):分析问题。第一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已,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第二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层(11~12段):指出中国学生偏于理论,轻视实验,偏于抽象思维,不爱动手的弱点,恰恰...
-
安妮日记800字读后感
安妮日记800字读后感,,当我爬在巍峨的黄山上,当我漫步在东方明珠塔之上,当我走在人民用血汗筑就的长城之上每一次,这么多的“每一次”都让我有千言万语想高声呐喊出来,那便是让我最自豪的话语:“我有一个美丽的梦,美丽的-------中国梦!”这是发自内心的呐喊,这是发自内心的激情对于小时的我来说,美丽的梦想似乎是那样的遥不可及。记得有一次,我在作画,一群女生突然走到我身边,冷嘲讥讽道:“咦?这是什么玩...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段落层次划分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段落层次划分,,第一部分(l~2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即实验)。第二部分(3~12段):分析问题。第一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已,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第二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层(11~12段):指出中国学生偏于理论,轻视实验,偏于抽象思维,不爱动手的弱点,...
-
纪念白求恩2到4段主要内容
纪念白求恩2到4段主要内容,,第一段着重论述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在介绍白求恩生平事迹的基础上, 先以一个长句从理论上将列宁主义所主张的国际主义作了具体说明, 然后指出: " 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 这就不言而喻论证了白求恩是国际主义者, 从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他的" 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 "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 的精神, 当然是国际主义精神。紧接着以第二个长句从我国...
-
梅岭三章翻译及原文
梅岭三章翻译及原文,,《梅岭三章》是中国共产党人陈毅在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艰苦创业,勇往直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梅岭三章》诗碑现建于大余县梅关乡梅山村黄坑北侧山坡上。广东省南雄一块《梅岭...
-
谈中国诗每段主旨句
谈中国诗每段主旨句,,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谈中国诗的根本立场。作者认为,谈中国诗要采取比较文学的立场,就是说,谈起中国诗,眼中要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因为只读中国诗的人,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没有居高临远的观点,就“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只有采用比较文学的立场,居高临下地对中外诗进行比较,才能对中国诗作出正确的评价,得出合理的结论。第二部分(第2段),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按...
-
缅怀革命先烈观后感800字
缅怀革命先烈观后感800字,,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载着中华儿女炎黄子孙,一路上坎坎坷坷,曲曲折折。在这条不凡的道路上,留下的深深车辙永远记载着那段刻骨铭心的峥嵘岁月,永远记载着那些永垂不朽的英雄先烈。中华儿女永远铭记那激情的岁月,向英雄们致敬。岁月无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它带走了一切美好或者残酷,但是它永远抹不掉中华民族的记忆。它深深的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永恒的矗立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
-
壶口瀑布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壶口瀑布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本文运用了象征,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文章借“聚为一股,齐心协力地朝狭槽里奔涌喷吐”、“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等生动可感的壶口黄河水流形象,象征了人们团结一致、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
-
青山不老课文
青山不老课文,,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一切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就在如此险恶...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500字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500字,,应有格物致知精神5读后感如是像呆若木鸡似的去看任何一件事,我想成果并没有想象中完美,反而,你用大脑带着双手一起上场,用大脑想想,再用双手实践,可能获得的成果会更美好些。格物致知就是从探查物体而获得知识。但是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却并不太重视格物和致知。像国外那些人们,他们无论是什么事,都会格物,然而致知,他们的这种方法是完美的,脑力加手的劳动,从而使思考亦将是而变得简单。国外...
-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700字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700字,,最初对于稼轩的认识是在小学的课本里读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那时对他的印象只是停留在知道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罢了。而第二次是在中学课本上,从老师的介绍中得知他生平资料的一点皮毛,前两次都在课本上遇见他的,而今天却是在一张充满了平凡气息的纸上再次与他对话。“把栏杆拍遍”,多么有诗意的一个题目,让人眼前浮出一片景象:一个政途不顺的词人在一排安静的栏杆前轻轻拍过...
-
张衡传人物经历
张衡传人物经历,,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1],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