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三首导入

《诗词三首》教案

一、课程导入

古老的中国是个诗国,自从《诗经》开源之后,诗歌历经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至唐宋发展到顶峰。唐诗宋词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繁荣的象征。今天我和同学们一道来学习三首古代诗词,进一步领略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

二、检查预习

1.学生同桌先交流,提出自己预习中不会的字词,相互解答。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生字词,加以整理,投影到屏幕上,引导全班学生朗读正音。

三、学习《行路难》(其一)

1.了解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写作背景

时代背景:722年诗人应诏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3.理解诗意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4.品读分析

教师将学生在探究中反映的问题集中投影展示,师生共同探究。

(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不能食?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抒写了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境?

(3)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

(4)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交流点拨】(1)是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得诗人“酒”不能咽,“羞”不能食,由于朝中奸佞阻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2)这二句用比喻,既照应题目“行路难”,又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的深切体验,想有所作为和事与愿违、有志难伸的矛盾、痛苦心情。

(3)诗中借用了吕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

(4)无论前路多艰险、多难走,诗人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充满着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诗人借用古人言论表明自己的理想,这两句诗常被后人引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量。

5.品味感情

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

6.巩固体验诗作感情,尝试有感情朗读。

四、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了解作者

2.题解及写作背景

3.理解诗意

4.品读分析

5.赏析名句

6.品味感情

7.朗读背诵

五、学习《水调歌头》

1.了解作者

2.题解及写作背景

3.理解词意

4.品读分析

5.赏析名句

6.品味感情

7.播放王菲的《水调歌头》,朗读背诵。

六、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我们学习了三首古代诗词,从诗人的作品中我们了解了他们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与心志,体会到他们抒情言志的表达技巧,进一步把握了他们的诗歌风格,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们的其他作品。

七、拓展延伸

自选其中一首诗词,把你读完该诗(词)后的感悟用一段话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