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意象
《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相关内容
-
书愤主旨
书愤主旨,,《书愤》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对时光虚掷、功业未成的悲愤。诗人在诗中不仅回忆了他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最后更用以诸葛亮自比,抒发自己未能施展抱负、报效国家的一腔郁愤和无奈愁情。全诗前半部分是回忆,诗人在对自己青壮年时期战斗生活情景的追忆中,营造出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抒发了诗人对世时艰难的慨叹,也袒露出诗人对抗金复国的壮心豪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一句用...
-
《书愤》大意
《书愤》大意,,这诗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国仇未抱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
-
爱国诗词100首读后感
爱国诗词100首读后感,,读完宋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示儿》,心里总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分,更加让我为之动容的是短短四句话,却强烈地表达了陆游那炽热的爱国情怀。这首古诗主要写了陆游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28个字,字字珠玑,发自诗人肺腑,真挚感人。“家祭无忘告乃翁”写出了陆游在弥留之际,却还依然为祖国的安危、建设着想,表现出他执着而强烈的爱国热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
-
书愤25年
书愤25年,,《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
-
诗词三首探究答案
诗词三首探究答案,,1.文学常识填空. (1) 《行路难》(其- -)选自《李太白全集》。行路难,乐府古题。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朝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刘禹锡集》。诗人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2....
-
琵琶行并序主旨句
琵琶行并序主旨句,,《琵琶行》的主旨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全文中心句,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和对自身命运的慨叹,为琵琶女和自己相似的遭遇叹息。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
-
雨霖铃主旨句
雨霖铃主旨句,,柳永《雨霖铃》的主旨句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表达出诗人与恋人离别的痛苦,以及仕途不顺的失意心绪。这句诗句的意思: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因为离别而感到悲伤,更何况在清冷、凄凉的秋天时节呢。《雨霖铃》的赏析:《雨霖铃》写于词人仕途不顺、离开京都的时候,表现出诗人流落江湖的感受。这首词不仅描绘出诗人的离别情绪,也表达出诗人因为宦途失意而生的惆怅心绪。这首词以冷落凄凉的秋...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意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意象,,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在这些词语前面都有或长或短的修饰语,“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显示出它们所受的苦难,“数百年来”“历史的隧洞”表明经历过漫长岁月.排列在最后、也是最受强调的“驳船”,则是在“淤滩上”,在另一头“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的纤绳的牵引下艰难前行.作者反复运用“我是……”的句式,在向祖国的深情诉说里,融个体的“我”...
-
每逢佳节倍思亲写感想
每逢佳节倍思亲写感想,,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是诗人在重阳节那天在外地怀念家乡和亲人时写下的,当时诗人只有17岁,一个人客居他乡,寂寞时时萦绕心头。虽然他还是一个少年,但是浓浓的乡情使他常常梦回故乡,更在纸上流露这种情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这样的一首思乡之诗。“独在异乡为异客”,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写出了诗人孤独的情怀和对亲人...
-
听听秋的声音写作背景
听听秋的声音写作背景,,《听听,秋的声音》写作背景:毕国瑛是当代诗人,1980年在上海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留任附属小学的语文老师。毕国瑛1986年调入上海少年报社,任《童话报》编辑,著有儿童诗集《男孩和女孩的悄悄话》。《听听,秋的声音》诗文风格朴实明朗,它不以往的诗人爱用象征手法,写得神秘莫测,或爱寻味哲理,诗人将视野投向大自然,投向普通人见到的景色,以观者的身份表现自然的的诗意诗风。诗作表面看来似...
-
短诗五首提问题
短诗五首提问题,,1、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诗人“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又说“而无车马喧”呢?3、结合你对陶渊明思想的了解,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诗中的“而无车马喧”和“心远地自偏”的?4、“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的“真意”指什么?5、诗歌的名句是哪几句?你是如何理解这几句诗的?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比喻什么?7、诗人引用吕尚、伊尹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8、你认为“停杯投箸不能...
-
短诗五首的意象
短诗五首的意象,,《月夜》托物言志,塑造了“我”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的形象,表现了“五四运动”前夕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萧红墓畔口占》包含着对好友盛年而逝的惋惜和悲痛,对亡友真挚的怀念,对生命之旅深沉的感慨与反思。平淡的文字、平静的描述背后潜藏着长久的辛酸与刻骨的悲痛。《断章》一诗以两组意象构成的图景中主客位置的转换,抒发了诗人的一种哲理...
-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作文600字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作文600字,,小时候,吟咏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不能理解诗中所带有的浓浓的乡情;长大后,歌咏着“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已能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及诗中的感情;现在啊,望着月亮,轻声朗诵着“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内心情不自禁地涌上一股思乡的暖流。在《元修菜》中,苏轼钟情于巢菜,在上面寄予了他的思乡之情。试想,诗人离家已有十五年,而今又遭贬...
-
说木叶背景
说木叶背景,,《说“木叶”》背景:本文选自《唐诗综论》一书。作者林庚,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位学者。他从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中,发现了诗人极少用“树叶”一词而大多用“木叶”一词。从这一很容易被人忽略的细微用语中的差别入手,作者展开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艺术欣赏的大门,令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貌似平常的简单用语的后面,是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是诗人的感情,是诗人精心遣词用语的良苦用心。本文作者在“木...
-
唐诗五首学情分析
唐诗五首学情分析,, 《唐诗五首》选入五首唐朝律诗,有五言,有七言。《野望》写田园风光,抒发诗人孤独、彷徨之情;《黄鹤楼》写登临之景,抒发诗人吊古伤今、思念家乡之情;《使至塞上》描绘塞外雄浑壮阔的景象,表现对个人荣辱浮沉的达观之情;《渡荆门送别》摹写诗人辞亲远游所见景象,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钱塘湖春行》点染西湖早春气象,表现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
-
说木叶提出问题
说木叶提出问题,,1.既然“木叶”的字面意思是“树叶”,但为何中国古典诗歌很少见用“树叶”?2.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3.诗人大量使用‘木叶’而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树叶’呢?4.本来用“落叶”更为明白,为什么作者要放弃“木叶”之“叶”而大胆地使用容易引起误解的“落木”呢?分段:第一部分(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第二部分(4—6段):说...
-
离骚开创了我国什么的源头
离骚开创了我国什么的源头,,《离骚》是一篇具有积极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被视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
-
春江花月夜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
春江花月夜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1、春、江、花、月、夜。2、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