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区别
1、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相比而言,美式英语更偏向于往分析语的方向发展,美式英语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描述性词汇构造。
2、发音和语调方面的区别:即使是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域之间的口音仍然有着巨大的差别,比如美国南北部居民之间的口音差别,英国伦敦腔(cockney)和中上层阶级的口音差别等等。
3、美式发音相比英式发音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美式发音中除了Mrs之外,会把单词里每个r音都单独体现出来(不论在哪个位置),尤其是强调单词末尾r的卷舌音,比如teacher,car,neighbor等,看美剧时就可以发现美国人口音都很着重r的卷舌音。
相关内容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00字概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00字概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00字概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00字概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家时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 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表达了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刻矛盾。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
-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是一篇什么文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是一篇什么文,,这是周国平的一篇说理散文,作者通过对于自己人生体悟的描述,说明了做人要提高修养,尤其是修炼自己的灵魂,只有具有高贵的品格才会立于不败之地。详解如下:《人的高贵在于灵魂》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04年第3期,由当代作家及学者周国平作,表达出自己对于灵魂生活的追求,不注重于物质生活。文章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文章的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第二部分(第2、3...
-
谈创造性思维每段的段意
谈创造性思维每段的段意,,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第一, 准备阶段——问题的 提出从提出问题开始, 问题的深度决定科研活动是否具有创造性。• 研究者针对提出的问题, 首先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 搜集• 研究者针对提出的问题, 首先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 搜集与问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然后用已有的理论进行分析。这时候对问题的探索充满着热切的期望, 是一种对问题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来描述, 是有意识地积累相关...
-
非常伙伴杨红樱读后感
非常伙伴杨红樱读后感,,1、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那对知心搭档:冉冬阳和林淑媛。在中秋佳节,冉冬阳在餐桌上发现好朋友林淑媛的信,信中写到林淑媛有了许多朋友,其中有一个叫杰克的朋友跟她特别好。因为杰克对数学着了迷,他说他长大了要当数学家,他很惊讶一个女孩子做数学题做得那么快、那么好,很崇拜她。2、读完林淑媛的信,冉冬阳为她感到高兴,看来她已经摆脱了孤独,完全适应了美国的生活,并给林淑媛回信,诉说内心对...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0字概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0字概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当代文学家鲁迅的《朝花夕拾》,内容概括如下: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
-
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藏戏的特色:1、戴着面具演出;2、没有舞台;3、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作者从藏戏的特点、形成过程、传承方式等方面写的。《藏戏》课文主题:本文作者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具体描述了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的形成过程及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了藏戏浓郁的雪域传奇色彩和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赞美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藏戏》课文分段:第一种:第一部分:(1—3) 概括介绍藏...
-
蟋蟀的住宅为什么写得如此生动
蟋蟀的住宅为什么写得如此生动,,《蟋蟀的住宅》写得如此生动,因为作者认真观察了蟋蟀建造巢穴的过程,并且抓住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住宅的特点来具体地描述,描述中作者还把蟋蟀当作自己的朋友来写,使文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从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平时要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蟋蟀的住宅》作者法布尔,本文通过描写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筑住宅的过程,表现了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和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表...
-
落花生通过写什么告诉我们的道理
落花生通过写什么告诉我们的道理,,1、落花生写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的人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2、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3、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4、扩展资料:《落花生》平易、浅显、简洁, 全文不过500多字,一望而知其寓意,...
-
不自由毋宁死拿起武器
不自由毋宁死拿起武器,,不自由,毋宁死是指要么拿起武器,争取独立;要么妥协让步,甘受奴役,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帕特里克·亨利的一篇演讲词中提出的口号。最早起源:此语最早的出处在帕特里克·亨利的一篇演讲词中。帕特里克·亨利,苏格兰裔美国人。他生于弗吉尼亚,是弗吉尼亚殖民地最成功的律师之一,以机敏和演说技巧而著称。独立战争时期的自由主义者,美国革命时期杰出的演说家和政治家。著名的>的主要执笔者之一,曾任...
-
美丽的颜色选自哪里
美丽的颜色选自哪里,,《美丽的颜色》是艾芙·居里写的传记文章,出自她的作品《居里夫人传》。本文通过艾芙·居里的视角形象地描述了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的过程。 人物简介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
-
不自由毋宁死新罕布什尔州
不自由毋宁死新罕布什尔州,,“LIVE FREE OR DIE。”Written by General John Stark。 July 31,1809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是位于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州。绰号叫“花岗岩州”,因为本州盛产花岗岩,另外也是因为这个州比较坚守传统观念,政府非常节俭。这个州的格言是:“不自由,毋宁死”。州花为紫丁香,州鸟为紫红朱雀,州树为白桦树。新罕...
-
想北平美国包着纸的橘子的含义
想北平美国包着纸的橘子的含义,,通过比较,突出北平玉李的美味,进而表达对北平一草一木深沉的爱.北平有故宫、天坛等那么多的名胜古迹,作者为什么不写,却只写了一些平凡的点滴事物和平民的日常生活呢?从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作者有一颗平常心,追求平淡、恬静,有浓厚的平民意识。而他选取平凡细小事物,一方面反映他与北平的亲密,对北平感情的深厚,另一方面也正是用朴实的语言展现他自己平凡、淡泊的精神追求。像这样的选...
-
不自由,毋宁死!
不自由,毋宁死!,,不自由,毋宁死,汉语词语,读音是bú zì yóu,wú nìng sǐ。意思是如果失去自由,那么不如去死。源于美国人帕特里克·亨利(1736-1799)一七七五年三月二十三日于殖民地弗吉尼亚州议会演讲中的最后一句: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帕特里克·亨利(Patrick Henry,1736~1799),苏格兰裔美国人。他生于弗吉尼亚,...
-
孤独之旅情节划分概括
孤独之旅情节划分概括,,第1自然段,开端:杜小康因家庭变故失学,跟父亲放鸭。第2—35自然段,发展: 放鸭经过,描述孤独之旅。第36—49自然段,高潮:暴风雨追鸭。第50—52自然段,结局:杜小康觉得自己长大了,变得坚强了。鸭也长大了,下蛋了。孤独之旅节选自《草房子》(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作者是曹文轩。选入九年级上册课本时,做了删改,并加了标题。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主人公杜小康,因家景败...
-
不自由毋宁死感悟
不自由毋宁死感悟,,王小波在他《沉默的大多数》中提到过这样的思想“若自由毋宁死”(当然他是持批判态度的)。个人对“不自由毋宁死”的理解是,这句话是在自身自由有被剥夺危险时所发出的反抗呼声。是一种为了自身自由的鱼死网破抗争,而非对他人或他国的强制。“自由”这个词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内涵,当美国以“自由”为名对外发动战争时,这里的自由不过是掩饰本国利益的一种托辞(从美国实际所为就可以看出,他们无意为战争...
-
dn de的区别
dn de的区别,,1、DN是指管道的公称直径,这既不是外径也不是内径,应该与管道工程发展初期与英制单位有关,通常用来描述镀锌钢管,De主要是指管道外径,一般采用De标注的,均需要标注成外径乘以壁厚的形式, 主要在无缝钢管、PVC等塑料管道和其他需要明确壁厚的管材上标注。2、DN公称直径,一般用于钢管. De表示外径,一般用于塑料管 De-- PPR、PE管、聚丙烯管 外径 DN-- 聚乙烯(PV...
-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800字作文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800字作文,,《基督山伯爵》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被公认为是通俗小说的典范。小说出版后,很快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出版,在法国和美国多次被拍成电影。100多年来,这本书拥有了难以数计的读者。小说记叙了主人公爱德蒙·邓蒂斯被陷害至身陷囹圄,在获得一笔以外的巨额财产之后,巧妙地回到了巴黎的上流社会,成了巴黎社交圈最走红的人物,没有人知道他的确切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