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其二手法

这两首诗互相联系,应当参读。第一首从杨贵妃赐死马嵬的事实论说。安禄山的冀马燕犀动地而来,不仅攻下洛阳,而且攻破潼关。玄宗皇帝带着杨贵妃等人仓皇出逃,在禁军兵变的胁迫下不得不令杨贵妃自尽。个中曲折,内涵丰富。陈鸿《长恨歌传》和白居易《长恨歌》已有详尽叙述。杨贵妃的专宠导致杨家权势熏天,杨国忠乱政,安禄山叛变,结果是杨贵妃因为“女人祸水”成为替罪羊被杀。那么,宠她的人,即好色荒淫的玄宗难辞其咎。三、四句揭出诗旨:“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这一设问警醒严厉。如果玄宗能知道好色荒政有倾覆国家的危险,那么就不会有后来仓皇出逃,在马嵬发生兵变的事了。

第二首从第一首的就事实评说转到对李杨爱情传说的评说,用笔更大胆,批评更辛辣。杨贵妃死后,关于李杨生生世世为夫妻的传说很广。陈鸿《长恨歌传》叙述方士在海外仙山找到贵妃太真,太真说自己天宝十载(751年)七夕,独侍玄宗,“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并说:“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复堕下界,且结后缘。或为天,或为人,决再相见,好合如旧。”诗一开头就对这种传说加以揶揄嘲讽:海外更有九州只是徒闻传说,难以信凭,而帝妃二人今生的夫妻关系肯定是以悲剧了结了。颔联专写玄宗仓皇幸蜀途中的处境。夜宿马嵬驿空闻禁军巡更的木梆声,再不能像往日在宫中高枕安卧听候鸡人报晓。第五句紧接上四句点明六军驻马发生兵变,杨贵妃被逼令自尽。第六句再回溯天宝十载七夕帝妃愿生生世世为夫妻的传说,此用逆挽法,极遒劲跳脱。他们当时还笑牛郎织女一年才得一次相见,结果自己反落得这种下场。最后,诗人责问道:为何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却不能保全己之所爱,反不如民间夫妻能相守到老呢?冷峻、尖锐的讽刺直指皇帝。说到底,帝妃之爱不得不屈从于残酷的宫廷斗争,玄宗的盟誓算不了什么。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引人作历史的反思和哲理的回味,余意无穷。郁达夫《盛夏闲居读唐宋以来各家诗仿渔洋例成诗八首录七》第一首云:“义山诗句最风流,五十华年锦瑟愁。解识汉家天子意,六军驻马笑牵牛。”郁达夫悟到了诗旨的深处。李商隐咏史诗洵当得“最风流”的佳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