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和大学之道
《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版),为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部编版”教材,分为六三制七年级上册和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大学之道》提出“三纲”“八目”,强调修身是根本,修身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修养的一致性。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得知,在长期占据中国封建统治思想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文人志士之所向往,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联系密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不歧视他人,人不与之立异。在古代中国人看来,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并无具体刻意化分割,因而得以连接。
相关内容
-
季氏将伐颛臾邦域指什么国
季氏将伐颛臾邦域指什么国,,《季氏将伐颛臾》中“且在邦域之中矣”的“邦域”指鲁国。《季氏将伐颛臾》是选自《论语》中的一篇散文。文中记述了孔子和冉有的一场对话,集中讨论鲁国贵族季氏企图发动战争,攻打小国颛臾的问题,明确表达孔子反对武力征伐,主张“仁者爱人”的思想。全文虽由对话构成,但语言流畅,富于变化,有浓厚的论辩色彩。春秋末年,诸侯公室日衰,掌朝政的卿大夫之争也日趋激烈。鲁大夫季孙、孟孙、叔孙曾“...
-
论语中为政以德的句子
论语中为政以德的句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篇》论语中其他治国的句子:孔子的治国主张:政治思想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在国家中实行仁政,治国之道推崇使用道德和礼教。论语中有关治国的格言:1、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论语·里仁篇》翻译: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2、道之以政,齐...
-
劝学600字作文
劝学600字作文,,荀子,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吧,他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现存的《荀子》有三十二篇,其中大多数都是荀子自己所作。今天,我就读了其中的《劝学》这篇文章。它从“积土成山”这样的小道理出发,为我们讲了一个学习要锲而不舍的道理,它使我感触颇深。“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我读完这篇文章后一直念念不忘的词句,我觉得,这句话说得真不错。...
-
分崩离析(故事、出处、释读)
分崩离析(故事、出处、释读),,春秋时,鲁国的大夫季康子住在费邑(今山东费县),他虽然名位是卿大夫,但权势极大,甚至超出当时国君鲁哀公。季康子为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伐附近的一个叫颛臾的小国,把它并吞过来。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谋臣,他俩觉得很难谏劝季康子,于是向孔子求教。孔子却怀疑这是冉有的主意。冉有说:这是季康的主意,我和子路都想制止他。孔子说:你俩既然辅佐季康,...
-
论语为政以德的读后感
论语为政以德的读后感,,《论语》为政以德的读后感一本《论语》,淡淡的墨迹而已,但它所包含的,却了然于心底,感受的是一份灵慧,一份凝重。而令人望而生畏的圣人——孔子的形象也渐渐清晰。他严谨,他尚德,因此,他主张“为政以德”,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他极力维护西周礼法,在他看来礼制代表着西周的“尚德”精神,因而当季氏享用周天子的八佾舞和《雍》歌时,他表示深恶痛绝。对政治主张,他坚定执著...
-
侃侃而谈(故事、出处、释读)
侃侃而谈(故事、出处、释读),,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踧踖为左足右叔和左足右昔,音cuji,恭敬不安的样子。)如也,与与如也。在周朝的等级制度中,大夫是诸侯下面的一个等级。其中又分为两等,最高一级称为卿,即上大夫,其余称为下大夫。孔丘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又是个儒家学派的创始者。但他在当时的地位仅相当于下大夫。孔子大...
-
论语读后感800字作文
论语读后感800字作文,,《论语》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对流水的感叹,融进了他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叹。用逝水象征时光的流逝――一种促人及时行动的紧迫感,一种生命价值只有在奋斗中才会实现的历史责任感,都在一声叹息中流露出来,带给人无尽的思考。时间——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东西。一步步、一程程,...
-
清明节的习俗:踏青春游
清明节的习俗:踏青春游,,“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去踏青。”清明时节同时也是个生机勃发的时日,人们告别蛰伏的户居生活,迎着春天的明媚阳光,呼吸着青青绿草的气息,脚踩着松软的土地,徜徉在姹紫嫣红、莺歌燕舞的原野上,那时的心情该是多么轻快愉悦!说起踏青游乐,可以一直上溯到孔子那里。《论语》记载,孔子有一次与他的弟子们在一起讨论人生志向,其他弟子慷慨陈述其治国安邦的宏伟蓝图时,孔子并未搭腔。轮到曾皙说...
-
论语十二章谈到学思结合
论语十二章谈到学思结合,,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关于“学而不思则罔...
-
爬山虎的脚描写了什么
爬山虎的脚描写了什么,,《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语文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
-
快乐源于内心作文800字
快乐源于内心作文800字,, “当你跑得太快时,请停下来,让你的心灵也跟上你的步伐。”——题记孔子最喜欢的一名学生叫颜回,他曾夸赞他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也许有人会说,生活就是这样,穷日子富日子都得过,有什么办法?但颜回所做到绝不是简单的忍受,而是不为物质生活所累的恬淡与安宁。而有了这份内心的恬淡和安宁,于穷困的环境中也能自得其乐。然而,...
-
古人谈读书好词好句
古人谈读书好词好句,,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
-
文言文二则明白了什么道理
文言文二则明白了什么道理,,以6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为例,《学弈》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故事,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一定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明白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两小儿辩日》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明白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
-
清贫乐道什么意思
清贫乐道什么意思,,甘贫:情愿受贫困;乐道:乐于守道。甘于受贫,乐于守道。是儒家所倡导的处世态度。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清贫乐道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道德水准——清贫, 二是业务能力——乐道本题特指教书育人一看清贫:这个和人的素质有关系,和职业本身的关系并不是最大的,当然也要考虑一个工作环境对人的影响。总结来说:是否清贫乐道是一个整体人群的道德表现,在非极端的...
-
论语十二章常考句子高中
论语十二章常考句子高中,,论语十二章常考句子:1.“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 强调温习重要性的句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 应谦虚向他人学习的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当别人误解自己的时候,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劝慰自己: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
-
论语十二章别人不了解自己误会自己时的正
论语十二章别人不了解自己误会自己时的正确态度,,论语中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或误解自己时,应采取的正确态度的一句话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白话释义:孔子说:"学习后经常实践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800字高中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800字高中,,这里谈谈对“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段的看法。我感觉孔子的这几句话的前面都应当加上如果两个字才是完整的,即如果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如果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如果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几句话不是孔子对现实情况的叙述,而是对于希望的假设。孔子希望他的学生、同事和朋友们都能够学而时习之,甚至还可...
-
高中论语十二章知识点
高中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