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发言稿800字

今年是建国70周年,也是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一个世纪前,在国家与民族危亡的时刻,一批爱国进步青年秉承“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中国”的宏愿,用鲜血和生命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百年后的今天,胸怀着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我们,一样能感受到历史脉搏的跳动,这是年轻之心和青春热情穿越历史的共鸣。

走进新时代,作为新青年的你我,又该怎样用新奋斗展现新担当?作为全国6136万名注册志愿者中的一员,在长达五年的志愿生涯中,我参与过爱心义卖、敬老关怀、留守儿童探望、爱心支教、义务献血等活动,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志愿活动。

那是本科三年级的暑假,我和学校24名同学一起前往学校附近的一个小村庄开展为期30天的三下乡活动。每天伴着朝阳起床,顶着过分热情的太阳进行志愿服务,最后伴着夏虫的鸣叫和满身的疲惫在只有一张凉席的硬板床上艰难入睡。

最开始也是最难熬的一段日子,我总是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乡间小路发呆。我在想,我和同学们的微博的力量能为这个闭塞的村子带来些什么?

村里的道路不会因为我们而变得平坦,村民们的生活不会因为我们而变的富裕,村里的孩子们也不会因为我们上了几天课就能去探求外面的世界。那我们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幸运的是,在下乡结束的那天,我找到了答案。30天,我们帮助镇政府完成了2万份材料的核查归档工作,因为我们,村里第一次实现了政府资料的全面信息化。

30天,我们放映了4场法制电影,开展了2次医疗普及活动,因为我们,村里的老人生病终于不再向“大师”祈福,而是到服务站接受正规的治疗。

30天,我们还担任了村里60多名留守儿童的科教老师,我不知道我的帮助会不会让他们走出村子去看看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会不会让他们成长为各个领域的栋梁去建设更多和他们村子一样的地方。

但我知道,我和我的同学们,在他们心里留下了一个小小的种子,它叫好奇,它叫希望。是对这个世界和知识的好奇,是对他们和我们未来的希望。让我们憧憬这样的图景吧!在新世纪的大学校园里,仿佛20世纪初的那些同道先贤,活跃着一个又一个教育家、科学家、思想家,怀着赶超世界前列的雄心壮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数风流人物”,看“书生意气”。

朋友,让我们扬起新世纪“五四”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