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诚信是什么?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

谎言是什么?假话,欺骗之言,没有根据的话,谎言可畏。有两种谎言:善意的谎言和恶意的谎言。都是编造出来的不真实的话语,但善意的谎言是指为了别人不伤心难过而说的。

恶意的谎言是为了自己不受惩罚而说出来的。当一个人在失去了诚信之后,他的出发点还是善意的吗?所谓善意的谎言也可能导致不可预见的后果。并举出实例:某人身患绝症,为了让他平静地度过余生,亲朋好友一致把他瞒过,这其中绝无恶意,也绝无私利,但往往未能尽如人意,欺骗无法持久,反而使病者失去了配合治疗的理性和处理个人事务的时机。

女哲学家西塞拉?波克警告说,这种谎言会置人于人格大滑坡的边缘。她在《说谎,公共和私生活中的道德选择》一书中写道:心理上的障碍荡然无存,辨别真伪的能力更加模糊,自认为谎话不会被识破的概念可能趋向偏执。一些对说谎现象颇有研究的心理学家建议,任何人如果想对朋友、亲人、同事说些善意的谎话之前,最好能好好考虑一个涉及心理反应的问题,即对方如果知道了真相后会感谢你的好意,还是会觉得对你的长期信任被你伤害了。

2、首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谎言为不真实的话,在感情色彩上显然是中性的。出于不同的目的说谎,将导致迥然相异的结果:一种出于损人利己的目的用狡猾奸诈的手段骗人,它是恶意的欺诈,必然会导致社会道德的沦丧和秩序的混乱。另一种出于有利他人的目的把真实情况隐藏起来,它是善意的隐瞒,将会让感情更融洽,社会更和谐。

因此,善意的隐瞒和恶意的欺诈从动机到结果都有着天渊之别,不可混为一谈。当贫穷的母亲把仅有的饭菜留给儿女,同时隐瞒了自己还饿着肚子的事实,难道您还要指责善良崇高的母爱不诚信吗?何为诚信?诚实守信也。古人早就倡导诚和信,强调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诚信原则要求人们自觉守法、真诚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