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最后到底去哪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
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
孔乙己的一生是悲惨的一生,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和封建文化教育的牺牲品。统治阶级不但在政治经济上对他进行残酷的控制,推残了他的肉体,剥夺了他的生路,而且在精神上毒害了他,使他蒙受了极大的耻辱和痛苦。文章刻画了一个被封建思想所毒害所麻木而最终又被社会抛弃吞没的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形象和他的悲惨命运,对吃人的封建文化教育和害人无数的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无情的揭露。孔乙己最终在肉体的毒打和心灵的虐杀中孤独地死去了,但他不觉悟,至死都不明白是谁造成了他最后悲惨的结局。
相关内容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出自哪篇文章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出自哪篇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现代作家周晔于194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的几件事,以及他给“我”的教育,反映了他读书一丝不苟,同情和关怀劳动人民的性格特征,赞扬了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同时又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全文构思、立意高明,脉络清晰,叙事清楚,行文童言真心,读来亲切感人。 此文写于1945年鲁迅逝世九周...
-
记念刘和珍君出自哪篇文章
记念刘和珍君出自哪篇文章,,1、《记念刘和珍君》作者是鲁迅,选自《华盖集续编》。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故事会》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1904一1926)女,江西省南昌人,先后就读于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反动军阀宣战,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
-
一篇读后感550字左右
一篇读后感550字左右,,初读《朝花夕拾》不觉得像一本名着,反而觉得像是一个朋友在与你闲聊家常,原来这才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我正在读的“无常”这一篇章,也正好是全书的一半,“无常”与之前“五猖会”上的堂报、高照、高跷、抬阁、马头等,一定是鲁迅爱看的,不然怎么会写得如此详细呢!从此看来鲁迅小时候一定也是很贪玩的,不过这里主要还是反映了鲁迅思想中恋乡的一面。再往前看《二十四孝图》还真让人摸不着头脑,只...
-
奥运精神激励我
奥运精神激励我,,当五星红旗第51次在北京升起时,我心中感到自豪与高兴。中国体育健儿在北京奥运会上摘金夺银,他们自强不息,勇敢,有毅力,自信精神感动了全世界,正因为他们有这些精神所以他们成功的取得了第一名。运动员跑马拉松至少要跑四十公里,他们如果没有毅力不要说拿奖牌就连四十公里能不能跑完都是个问题,正因为运动员有毅力他们跑的过程中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发出潜能,所以他们完成了高难度的比赛。拳击比赛中到处...
-
清明节的习俗:蹴鞠
清明节的习俗:蹴鞠,,蹴鞠图(上海博物馆藏)蹴鞠,也是一项在唐代开始流行的春季娱乐活动。大诗人王维有《寒食城东即事》诗为证:“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描述了热闹的蹴鞠场面。蹴鞠,即踢球,当时踢的球叫“鞠”,用的是一种皮球,球内用毛塞紧。据说这是当代世界如火如荼的足球运动的滥觞。到宋代。此项运动更大行其道,《水浒传》曾叙述过破落户高俅因善踢球而发迹的故事。...
-
不歧视给予苦难者
不歧视给予苦难者,,不歧视、给予苦难者与其痛苦程度相称的帮助、排除个人偏见”是公正原则的内涵。这句话出自红十字运动。红十字运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它的诞生不是偶然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红十字运动起源于战场救护,瑞士人亨利·杜南先生(1828- 1910)是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红十字运动由三个部分组成,即:1、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简称国际委员会);2、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简称国际...
-
我看奥运精神作文
我看奥运精神作文,,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获得了举办奥运会的权力,那么这个城市和这个国家的人民,该有多么欢乐!那一刻你就会明白,奥运会不仅是世界性的体育竞技比赛,还促进了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推动了世界的和平、友谊和进步,它表现的更是体育的精神!”没错,我们黄皮肤黑眼睛的炎黄子孙,是五环中的黄环,它代表了我们,代表了北京。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长期以来都是奥林匹克运动最积极的支持者和参与者。早...
-
运动会加油稿(一)
运动会加油稿(一),,1、有几次汗流浃背,伤痛曾添满记忆,只由于一直置信,去拼搏才干成功。总在鼓舞自己,要胜利就得努力。热血在赛场沸腾,伟人在赛场升起。置信自己,你将博得成功,发明奇观;置信自己,幻想在你手中,这是你的天地。当一切过去,你们将是第一。置信自己,你们将超越极限,超越自己!置信自己,加油吧,健儿们,置信你自己。2、你们挥舞着充溢力气的双臂看着实心球化成美丽的弧线本人着真实心里信服你们你...
-
始得西山宴游记解析
始得西山宴游记解析,,这篇文章它的立意也好,布局也好,都和题目“始得”二字有密切关系。全文五次或明或暗点出“始得”之意。文章内容是写发现并且宴游的经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受。具体安排是,先写游西山的情形,再写游西山的经过和感受。这样文章自然而成两段。这篇游记语言清丽,结构完整,景和情完全融为一体,写景重在写意抒情深沉而含蓄。创作背景: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
-
近代爱国诗词
近代爱国诗词,,1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2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鲁迅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4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鲁迅5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6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
-
始得西山宴游记选自
始得西山宴游记选自,,《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此文记叙了作者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怪特,抒发了对怀才不遇愤懑和现实丑恶的无奈之情。创作背景: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压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险,许多地方还鲜为人知。柳宗元...
-
运动会加油稿(二)
运动会加油稿(二),,1、不长不短的间隔,需求的是全身心全程投入,自始至终你们都在拼全力此时此刻,你们处在最风光的一刻,无论第几坚持成功的自信心,只需跑下来,你们就是英雄。2、就像花儿准备了春、秋、冬,就是为了红透整个盛夏。就像雪花阅历了春、夏、秋就是为了洁白整个严冬。蹲下,俯首,动身悄悄的一抬脚,便牵动了全场的眼光潇洒的迫挥挥手,便满足了那一份无言的等候。迎着朝阳,你们踏歌而去,背着希望,本人们...
-
记念刘和珍君反语的句子
记念刘和珍君反语的句子,,“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文明人”;“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中的“伟绩”、“武功”。《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
-
好的故事启示
好的故事启示,,《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
-
《城南旧事》读后感100字左右
《城南旧事》读后感100字左右,,《城南旧事》读后感小时候,我曾经以为被文字记录下来的东西会有强大的魔力,足可呼风唤雨、改天换地,乃至重塑宇宙,却慢慢忽视了这样的如同未记述的记述——它还原了生活。当我读完“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一直是以“英子”的视角来体味当时北京。这个视角里的没有政治的时局,也没有观念的斗争,更没有那些“运动”和“主义”。这里有的是人之常情,是天...
-
林海音城南旧事读后感
林海音城南旧事读后感,,《城南旧事》读后感小时候,我曾经以为被文字记录下来的东西会有强大的魔力,足可呼风唤雨、改天换地,乃至重塑宇宙,却慢慢忽视了这样的如同未记述的记述——它还原了生活。当我读完“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一直是以“英子”的视角来体味当时北京。这个视角里的没有政治的时局,也没有观念的斗争,更没有那些“运动”和“主义”。这里有的是人之常情,是天真的信任,...
-
好的故事梗概
好的故事梗概,,《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扩展资料:创作时间这首散文诗写于1925年1月28日,最初发表于1925年2月9日《语丝...
-
纪念刘和珍君对现代的意义
纪念刘和珍君对现代的意义,,1、对刘和珍君等进步青年牺牲的深切哀悼、惋惜以及对她们的热情讴歌。2、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和批判。3、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坚定信念和强烈期望。《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