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案

教学重点

透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的情绪,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1.引导学生掌握透过心理、语言、行动和外貌描述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2.揣摩文中的关键句、警策句,理解其丰富的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1.题目导入法。从题目“最后一课”入手,引导学生想象:这种情形下的最后一堂课, 会出现哪些状况你期望这样的最后一堂课怎样上2.背;景知识介绍法。介绍有关普法战争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体会阿尔萨斯人失去国土时悲愤沉痛的情绪,为本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3.设问激趣法。设问想象:如果有一天, 不再允许你说祖国的语言,不再允许你使用母语,你将如何应对由这一话题导入。

4.诗歌导入法。由《最后一"课》 这首诗导入。

怎忍看最后一眼/那一眼里全是眷恋/静静的是课堂/不平静的是心中的波澜/战争的音讯令人厌倦/多少双眼睛把和平企盼/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童年在瞬间长成成年/最后一课/是一顿难忘的最后晚餐

二、作者及背景、文体简介

1.都德(1840 ~ 1897),法国19世纪的著名小说家,毕生从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法国政府当时执行了- -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 这一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三、分析文本

下面一段文字摘自《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能够帮忙我们了解都德。(幻灯片)

过了一会儿,都德也来了。他一来就谈起巴黎的事情,讲述着这个贪图享受、寻欢作乐并十分活跃和愉快的巴黎。他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他用他那独特的、具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一切....

四、文海拾贝

1.积累词语,掌握“哽、踱、惩罚、祈祷、懊悔”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2.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了解阅读小说的-般方法。

五、深入探究文本意蕴

透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述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领会这种写法并学习运用,激发想象力,发展思维潜力。

领会本文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