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赏析

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都德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 解法国文学的教材。小说重 点写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件。最后- -课,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环境,因为从此以后学校里不许再教法语了,小孩从此要学习异国统治者的语言,接受异国文化。

这是侵略者在军事强占以后进行的文化侵略。作者在这里把一个小学校里的一堂课的意义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高度,使这一堂课的任何场景、细节都具有了庄严的义。小说在艺术 上有两个值得特别注意的地方。一是巧妙的叙述视角,作品的主题十分严肃,但对这一主题的表现却选用了一个巧妙的角度。作品原来还有一个副标题是“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孩子的自述”。作者选择一个淘气调皮的男孩作为主人公,通过他带着些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他心理的变化,间接地写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小主人公在这堂课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读者也受到了感动。

例如细节描写。这篇小说的许多细节描写是十分耐人寻味的。就拿作者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低叫这一细节来说,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个幽默的问题:‘“他们该不会 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旋即文笔骤收,戛然而止。答案,就留给读者去思索、补充。又如韩麦尔的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郝叟老头的那本初级读本",和那副横放在书上面的大眼镜,不待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作品中前后两次出现的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军号声,教室里飞进的几个金龟子, 黑板.上书写的 “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