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谋士
![鸿门宴谋士](https://www.zdzd.net/z/no/278.jpg)
鸿门宴中对峙双方的主要谋士是项羽方的范增和刘邦方的张良。《鸿门宴》是中国两千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被收入不同版本的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一直作为中学生语文必读篇目。后世还根据《鸿门宴》的故事情节衍生出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或戏剧影视作品。
《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组织周密严谨,语言精练优美。
相关内容
-
蒲柳人家节选刘绍棠
蒲柳人家节选刘绍棠,,《蒲柳人家》收入了刘绍棠创作旺盛期的绝大部分代表性作品,如《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花街》等,同时收入了他50年代的成名作《青枝绿叶》及1962年摘掉“右派”帽子之后的唯一作品《县报记者》,从中可见刘绍棠的创作思想发展轨迹。刘绍棠的作品,富于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乡土文学的一面旗帜,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很多作品,多以他的家乡——北运河的通州儒...
-
中国石拱桥4,5段说明结构
中国石拱桥4,5段说明结构,,《中国石拱桥》4、5段说明结构:先总后分结构(先概括后具体)。《中国石拱桥》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概述了新中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石拱桥》文章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引用这几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行文灵活。如...
-
中国石拱桥1到3段说明顺序
中国石拱桥1到3段说明顺序,,中国石拱桥1到3段是按照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全文可分三部分:1、第一部分(第1—2段):总说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长期发挥作用。2、第二部分(第3—9段):举例具体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及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又可分四层。第一层(第3段):概括说明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及其特点。第二层(第4—5段):以赵州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
-
中国石拱桥9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中国石拱桥9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中国石拱桥9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者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取得辉煌的原因,列举了福建江东桥这个例子。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700多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
-
烛之武退秦师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
烛之武退秦师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原因: 1、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 2、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郑伯说服烛之武: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文章开头两句话“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暗示了这一事件的背景,为全文作了铺垫...
-
红楼梦四十二回读后感
红楼梦四十二回读后感,,或许,人生是如诗一般的美好;或许,人生是跌宕起伏一般的有悲有喜;或许,人生如戏剧一般精彩;如曹雪芹笔下《红楼梦》一般,演绎着人生的起起落落,悲欢离合,让人荡气回肠。对于人生的理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借贾府往事一一列举在读者眼前。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一生历尽沧桑,就因如此,才写出了传唱千古,震慑人心的《红楼梦》。以《红楼梦》把中国古典小说推上了顶峰,给我们讲述了...
-
中国石拱桥卢沟桥的说明顺序
中国石拱桥卢沟桥的说明顺序,,中国石拱桥说明顺序是按照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介绍桥梁结构的顺序是从整体到局部,介绍石拱桥的有关历史发展情况则是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的。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有以下三种:一是时间顺序,由远及近。二是空间顺序,由上到下介绍石拱桥的各部分的特点。三是逻辑顺序,由个别到一般,每个石拱桥虽然各有特点,但都是采用石拱而没有桥梁。主要采用的是逻辑顺序。...
-
茶馆读后感400字作文
茶馆读后感400字作文,,老舍先生不愧为大家。他的文章总给人一种扎根土里的稳重感。初读他的书是《骆驼祥子》,如今又读《茶馆》,先生书里带着老北京味儿的语言和描写的底层群众的生活又一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茶馆》讲的是在新旧中国交替期间,以戊戌变法、军阀争战、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为背景,通过茶馆这一典型文化聚集地发生的人生百态与风云变化。老舍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带我们走进了那个光怪陆离的...
-
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
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近日播出的《典籍里的中国》第三期,用古今对话的戏剧方式为我们演绎呈现了司马迁与《史记》的故事,让我们过了一把“想见其为人”的瘾。而要更全面真切地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故事,恐怕就不能不读《太史公自序》及《报任安书》这两篇文章。《太史公自序》是《史记》的最后一篇,是司马迁对自己家世及生平经历的记述,文中阐述了自己撰写...
-
北京的春节儿化音词语
北京的春节儿化音词语,,《北京的春节》中的儿化音: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玩意儿。《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全文充满北京味儿的朴实语言,陈述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又有极强的...
-
读《资治通鉴》有感
读《资治通鉴》有感,,1、有些惭愧的说,作为一个大学生,我居然没有怎么仔细阅读过中国的历史,一直都无法由衷的感触些什么。但当我通读过《资治通鉴》后,我发现心中竟不住的汹涌澎湃。那些历史情节,仿佛历历在目。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的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
-
鸿门宴800字
鸿门宴800字,,“真可惜,真可惜!”读了《鸿门宴》,在庆幸刘邦安全回营的同时,我又为项羽的疏忽而惋惜。公元前208年,各路反秦大军联合在楚怀王的大旗下,向秦军发起了最后的进攻,谁先攻入关中,进入咸阳,就封他为王。当时所有的战争中,最骁勇善战的,首先要数项羽了。刘邦被封为沛公,刘邦手下曹无伤密报项羽,说沛公野心勃勃想称王,项羽一听,顿时火冒三丈,这还了得?项羽的谋士范曾鼓动项羽利用这次机会除掉刘邦...
-
追寻一缕墨香精选作文
追寻一缕墨香精选作文,, 砚台中飘出的连阵墨香,清幽而又带有厚重的历史意味,书法,从几千年前便在中国存在,独特的历史意义更使我对它的感情愈加浓厚。爷爷是个文化人,写得一手苍劲百力的毛笔字,从小我便喜欢在爷爷的书房里摆弄宣纸,帮爷爷磨墨,有时兴趣来了,便用毛笔沾些墨、在宣纸仿着爷爷的样子写字,写出来的却都是弯弯曲曲像蛇似的笔画。每当爷爷看到我的“杰作”,便会拿我打趣:“你看你,还这么小的一个人连笔都...
-
箜篌诗句李贺
箜篌诗句李贺,,李凭箜篌引唐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词句注释】1.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箜篌:古代弦乐器。又名空侯、坎侯。形状有多种。据诗中“...
-
酷虫学校一共几本
酷虫学校一共几本,,酷虫学校有两个版本。《酷虫学校》是2011年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祥敏、夏吉安。本书主要讲述了酷虫学校里面发生的故事。《酷虫学校》的创意很棒,它将“昆虫百科”——“虫”们的“个性”,巧妙纳入故事情景之中,浑然天成,趣味盎然,使一本书具有了很多功用。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当今社会科普条件下,几位“虫迷”所做出的努力,几乎为中国本土原创科普读物开创了一条新路,有趣的故事...
-
中国石拱桥的说明顺序
中国石拱桥的说明顺序,,《中国石拱桥》全文采用了由一般到特殊的说明顺序;在介绍赵州桥的时候采用了由整体到局部的说明顺序;在介绍我国石拱桥光辉成就的时候采用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中国石拱桥》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概述了新中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石拱桥》全文可分三...
-
天上的街市选自哪里
天上的街市选自哪里,,《天上的街市》出自郭沫若的第二部诗集《星空》。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生于四川乐山沙湾。他的确是四川人。代表作有诗歌《女神》、《天狗》、《凤凰涅磐》、戏剧《屈原》等。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四川省乐山县(今四川省乐山市境)客家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同时,还是历史...
-
史记读后感1000字大学生
史记读后感1000字大学生,,翻看《史记》,不知怎么,心中有一种感动,仿若穿越时空的界限,将那些在历史上投下或多或少身影的人,投到了我的心中,依稀看见那个时代的残血夕阳……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后,忍辱负重,以心灵和血肉之躯,完成了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此后的几千年里,这部伟大的著作,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又如一座高耸的丰碑,屹立在中国文学和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个文人就是司马迁,而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