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一)评课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语言朴实,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我们让学生读 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故事注重关键性情节的交代,而不做面面俱到的细节描述。比如牛郎织女三年幸福的日子,男耕女织,生儿育女,但由于日子太过平淡,所以文章只用了一句话来过渡:“转眼间, 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有了一儿一女。”故事的趣味性、吸引力也主要在情节的生动性.上。比如老牛说话,比如王母娘娘的出现。

作为六年级的老师,如何尊重他们的想法,引导他们树立正面的爱情观,老师在这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他没有对同学的任何发言下判断,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适当用上概括性的语言点评,比如:你喜欢勤劳善良的,你喜欢能吃苦的。虽然每个学生的爱情观不同,但大都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