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选自元杂剧

《西厢记·长亭送别》是元代诗人王实甫写的。用元杂剧的形式讲述了崔莺莺十里长亭送张生进京赶考的别离场景,而张生和崔莺莺这对冲破世俗相爱的恋人,短暂的欢愉后即将饱尝长久的别离相思。反映了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表现了对封建礼教对人性人情严重束缚和压制的控诉。

创作背景: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官调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其他表演艺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西厢记》是一部著名的元杂剧。其故事取材于中唐诗人元稹所作的传奇小说《莺莺传》。王实甫《西厢记》是在继承和吸收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的基础上创作的杰出作品,它不仅在形式上由叙事体(叙事体由演唱者叙述故事情节的发展)的讲唱文学变成了代言体(代言体是由戏中角色的言行来展现故事情节的发展)的杂剧,而且在思想深度方面,也作了进一步的开掘。《西厢记》通过崔张爱情故事的描写,批判了封建礼教和门阀婚姻制度,热情歌颂了崔莺莺和张生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行为和自由爱情,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理想,在艺术上也达到了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