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尔
1、季氏将伐颛臾
先秦-孔子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相关内容
-
古人谈读书相关资料
古人谈读书相关资料,,《古人谈读书》是三则关于古人读书的言论总编,从《论语》、《训学斋规》、《曾文正公全集》三部文献中总结古人读书的方法。《论语》(lún y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
-
论语十二章部编版
论语十二章部编版,,《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版),为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部编版”教材,分为六三制七年级上册和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 [1-2] ,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的记录孔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
季氏将伐颛臾的翻译及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的翻译及原文,,原文:季氏将伐颛臾 先秦:孔子及弟子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翻译拼音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翻译拼音,,jì shì jiāng fá zhuān yú季氏将伐颛臾jì shì jiāng fá zhuān yú 。 rǎn yǒu 、 jì lù jiàn yú kǒng zǐ yuē :“ jì shì jiāng yǒu shì yú zhuān y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kǒng zǐ yuē :“ qiú ! wú n...
-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拼音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拼音,,《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
-
季氏将伐颛臾3个段分别的驳论点
季氏将伐颛臾3个段分别的驳论点,,第一段,认为他们应义不容辞地制止季氏这种不仁不义的做法,并对季氏将伐颛臾表示坚决反对。然后从三个方面充分说明理由。第二段,引用周任的话,如果臣子不能尽职,宁可辞去职务,也不应尸居其位,徒得俸禄。季氏将伐颛臾的僭越行为是孔子所不能容忍的,是看守人员的失职。第三段,他先批评冉有的政治品质不端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指出冉有的理由是强词夺理,又提出了他的...
-
季氏将伐颛臾拼音版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拼音版原文,,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
-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翻译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翻译,,意思是那颛臾先王曾经把他的国君当做是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的经历是鲁国的一个藩属国。这句话是出自孔子以及他弟子所编写的,《季氏将伐颛臾》是选自《论语》里面的一篇比较有代表性的散文。这篇文章里面主要讲述的就是孔子和他的弟子燃的一场对话,当然通过这场对话可以看出孔子所要表达的就是反对那种武力的征伐,而主张的则是仁者爱人的这样的一个思想。读过这篇文章的...
-
季氏将伐颛臾过字的意思
季氏将伐颛臾过字的意思,,过的意思是“错”,整句翻译就是“况且你的话错了”,应该是形容词。《季氏将伐颛臾》是选自《论语》中的一篇散文,文中记述了孔子和冉有的一场对话,集中讨论鲁国贵族季氏企图发动战争,攻打小国颛臾的问题,明确表达孔子反对武力征伐,主张“仁者爱人”的思想。全文虽由对话构成,但语言流畅,富于变化,有浓厚的论辩色彩。创作背景:春秋末年,诸侯公室日衰,掌朝政的卿大夫之争也日趋激烈。鲁大夫季...
-
既往不咎(故事、出处、释读)
既往不咎(故事、出处、释读),,一天,鲁哀公约孔子及其弟子宰予交谈社祭(祭土地神)之事。哀公问宰予:供奉土地神的神土(木牌位)用什么木料?宰予回答:夏代用松木,商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周代用栗木的意思是使黎民百姓害怕得战战栗栗。对此,哀公请孔子加以评说。孔子说:已经完成的事就不要再说了;正在顺势办的事,就不要再劝阻;而对已经过去的事,应既往不咎,不必再予追究了。宰予问:老师,您谈到既往不咎,对已经...
-
论语十二章心得体会500字
论语十二章心得体会500字,,这里谈谈对“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段的看法。我感觉孔子的这几句话的前面都应当加上如果两个字才是完整的,即如果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如果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如果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几句话不是孔子对现实情况的叙述,而是对于希望的假设。孔子希望他的学生、同事和朋友们都能够学而时习之,甚至还可能...
-
论语心得体会
论语心得体会,,《论语》是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与他的学生日常言语所撰写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思想上主张“仁”,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就是因为有孔子才会有今天的《论语》。《论语》集治国、修身、齐家、平天下于一身,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所在。宋人赵普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一书的用处之大了。 《论语》的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
-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悟50字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悟50字,,孔子为人的谦逊是我无比敬佩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可谓是家喻户晓吧,它正是出自于孔子的笔下.孔子这样流传千年的伟人,不说三人,就是三千人,也没有-一个人可以和孔子相提并论啊!而谦逊的孔子却说,三人同行,有一人必定是自己的老师.孔子说:“吾阳三省吾身.“这句话--点儿不错,每过一日,自己应当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反思.久而久之,让自己更加完美.如今,黄老师受这句名言...
-
论语阅读心得800字高中
论语阅读心得800字高中,,《论语》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行。此书也蕴含了许多关于学习的态度与方法。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孔子对学习的看法,他认为只要自己感兴趣,把所学得当作一种爱好,一种快乐,就一定能学好它。有了学习的兴趣还不能够走向成功,还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态度。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
论语十二章时间流逝的句子
论语十二章时间流逝的句子,,《论语》十二章中,感叹时间流逝的句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版),为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部编版”教材,分为六三制七年级上册和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
-
五石之瓠文言句式
五石之瓠文言句式,,文言常识总结------文言现象归纳:(一)通假字1、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通“皲”,使皮肤皲裂。2、世世以并避織为事。通“纩”,指棉絮.(二)词类活用。1、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树,名作动,种植;实,使动,....实。2、其坚不能自举也。坚,形作名,硬度。3、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大,形作名,大的东西。4、能不龟手一也。龟,使动,使……皲裂;一,数词作形容词,一样。5、冬,与越人水...
-
敬业与乐业5个句子赏析
敬业与乐业5个句子赏析,,1、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引用孔子《论语·阳货》和《论语·卫灵公》里的话,由此延伸出孔子对“无业游民”的态度,再用“可见”自然得出自己的观点:“人...
-
怀疑与学问名言
怀疑与学问名言,,1、那些大人物一生都在怀疑,在探索。——邦达列夫2、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3、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寺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孔子4、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5、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无疑是一个问号。——李四光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8、对于过去的文化,要批判地吸收。——毛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