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的悲

《登高》是首著名的七律。杜甫常年漂泊在外,饱经忧患,重阳节登高远眺,不禁生出重重悲愁。《登高》表达的八种悲是:

他乡作客,一可悲。

经常作客,二可悲。

万里作客,三可悲。

在万木萧疏的秋天作客,四可悲。

亲朋不在,独自登上高台,五可悲。

登台远望,更添愁思,六可悲。

带病登高,七可悲。

时光如流水,暮年已至,百年快尽,来日无多,这是八可悲。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这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