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陋习宣战 作文明使者
我们身边有很多陋习,比如:酒后驾驶、马路上耍酒疯、闯红灯、在公共场所大喊大叫、吸烟等,告诉你,我爸爸最大的陋习就是吸烟。这天,我们全家人坐火车去北京,可火车怎么还不来呢?我们在候车室急的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而我爸爸却在旁边抽起闲烟来,我闻到烟味,大声说:“爸爸,老师说不能在公共场所吸烟,这样有害别人的健康还会牺牲自己的健康。”妈妈听了也连连赞同说:“对,你再吸让孩子的嗓子坏了,我可不饶你!”爸爸看了看别人,都有些咳嗽,连忙把烟灭掉,惭愧地低下了头。所以我们要向陋习宣战,而且要宣战到底。
![](/d/files/2023030217/joqkiobm5ma07.webp)
相关内容
-
记念刘和珍君表达方式运用
记念刘和珍君表达方式运用,,《纪念刘和珍君》表达方式及特点:记叙、议论、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高度的说服力。《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
-
北京的春节写作顺序
北京的春节写作顺序,,《北京的春节》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写得最详细的是:腊月、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元宵节四个部分,略写的有腊八、小年和正月十九。这样写详略得当,突出了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体现出了北京人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
-
记念刘和珍君赏析全文
记念刘和珍君赏析全文,,一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
-
想北平公开课教案
想北平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教学重点: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教学难点:文本的主观性和读者的个人体验结合点的把握。教学过程:一、导入:“关于北京城,北京人和北京的文化,是一个...
-
屠呦呦团队发现青蒿素
屠呦呦团队发现青蒿素,,1967年5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和国家科委在北京召开了抗药性恶性疟疾防治全国协作会议,组织60多家科研单位协力攻关,制定了三年科研规划,称为“523任务(523项目)”。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抗性疟蔓延,抗疟新药研发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抗疟疾药研究任务。1969年1月,屠呦呦接受了国家“523”抗疟药物研究的艰巨任务,被任命为...
-
记念刘和珍君关原文
记念刘和珍君关原文,,纪念刘和珍君对现代的意义:1、对刘和珍君等进步青年牺牲的深切哀悼、惋惜以及对她们的热情讴歌。2、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和批判。3、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坚定信念和强烈期望。《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
-
记念刘和珍君300字读后感
记念刘和珍君300字读后感,,1926年3月18日,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这一天,是刘和珍烈士的忌日,也是中国历史上抹不去的惨痛记忆。这一天,为了抗议日帝国主义纠结英美法等八国发出的“最后通牒”,李大钊、徐谦等人率领北京爱国学生,在段祺瑞执政府门前集会请愿,要求拒绝八国帝国主义的无理要求。但是,段祺瑞这个卖国独裁头子,竟然下令执政府卫队开枪向无辜学生射击,当场就有四十七人遇害,二百余人受伤。...
-
北京的春节小练笔
北京的春节小练笔,,我的家乡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最有趣的就是春节。按照家乡的习俗,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腊月二十三被家乡人称为小年,这天,人们就开始打扫卫生,把房间的.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杀猪杀鸡用来祭灶。从这天起,人们就开始办年货了:买对联、买糖果……有些人家还炸油香玉。到了除夕就更热闹了,家家都在忙自己的,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门上都贴了红红的对联。在...
-
在烈日和暴雨下出自哪里
在烈日和暴雨下出自哪里,,《在烈日和暴雨下》是选自老舍的作品《骆驼祥子》中的第十八章。《在烈日和暴雨下》通过叙述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祥子的生活,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下,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挣扎在旧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人吃人的制度的强烈抗议。写烈日的时候,先从大杂院写起,说这里的孩子们在六月里会干什么,大人们会干什么,然后慢慢聚焦到祥子身上。当然这一过程...
-
社戏中双喜的人物形象
社戏中双喜的人物形象,,社戏中双喜的人物形象是为人机敏、活泼、懂事、善解人意。社戏中双喜的人物形象有一双美丽动人的眼睛,笑容也经常挂在脸上,一个笑容总是能软化人的内心。她们的眼睛像会说话一样,从她们的眼里可以反映出所有的七情六欲。双子女她们的生活从来不会枯燥,她们总是会找到生活中的乐趣,因为她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也是最萌的。社戏的介绍构思巧妙,结构严谨。这篇小说以看戏为线索,从“我”在北京看中国...
-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老舍先生的作品堪称中国白话文的典范,再难懂的道理,再难叙述的事件,到了语言大师老舍的手中,都会变得那么直白,通俗易懂,由此可见老舍先生的语言功底之深。我在教学本文时,是卯足要认真了劲,下透了功夫,光花在查资料上的时间,足有一周之多。你想,老北京风俗习惯多了去了,尤其是春节这个隆重的庆典。《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我在教学中重点做了以下几点:一、下大力气抓好...
-
记念刘和珍君是什么文体的文章
记念刘和珍君是什么文体的文章,,是散文、杂文。《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
-
热爱生命是谁写的
热爱生命是谁写的,,热爱生命是汪国真写的。原文: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汪国真(1956年6月22日-2015年4月26日),男,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祖籍福建厦门。 当代诗人、书画家。1982年...
-
社戏中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
社戏中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社戏》中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 六一公公是一个宽厚、善良、淳朴、好客、热诚的老人。《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同年12月《小说月刊》第13卷12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
-
北京的春节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节教材分析,,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
-
刘和珍君事件是什么时候
刘和珍君事件是什么时候,,1、刘和珍是1926年“三·一八”惨案中的遇害者。2、刘和珍,女,民国时期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曾先后就读于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她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反动军阀宣战,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为之写了《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以此来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学生。3、1926年3月18日段祺瑞政府在北京制造的枪杀请...
-
想北平1951年被授予
想北平1951年被授予,,老舍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是"京味小说"的开创者。老舍对北京是有深厚感情的,他在《想北平》中这样写道:“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青蜓一直到我梦里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个小的事件里有一个我,我的每一思念里有个北平。”这样的北平,于老舍像他的灵魂安放之处,所以他的作品...
-
想北平老舍被授予什么称号
想北平老舍被授予什么称号,,老舍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