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反思

《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是在了解新闻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会学生明白现实场景与历史回顾是如何做到有机融合及其作用。1课时完成本课教学,从学习效果看,总体比较理想,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针对这节课的教学情况作如下反思:

反思教学过程。语文学习是一个体验的过程,“过程和方法”有时可能比偏重于结果的“知识与能力”更为重要。这节课,由音乐《东方之珠》及一些香港的图片导入,让学生对香港有一个大体印象。接着对课文结构、四个典型场景进行了分析,在第三个场景时插入了交接仪式的视频,对当时刚出生的学生来说,这段视频增强了他们对历史的了解,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去打动学生,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以这种方式来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比空洞的说教省时、有力的多。之后,重点对课后第一题及“这篇课文为什么能获奖”展开了讨论。最后,用了近6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就不懂的问题自由提问,其他学生讨论共同解答。从结果来看,上课之前我怕学生把握不了相关知识,不敢大胆放开“手脚”的想法是错误的。其实,学生的潜力很大。为此,我们可以把这一课的重点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小组自由讨论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