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意象
上片写登赏心亭所见,以及他在亭中临眺时的情景和感触。起首两句,用挺拔而又宛转的词句写出了一种阔达的境界。
在古典诗词中,江水总与愁联在一起,“水随天去秋无际”包含了愁,却未说出,接下去的三句,点出了“愁”字和“恨”字,因为“玉簪螺髻”般的青山引起了他登临的愁恨。
青山引发了辛弃疾的愁思,而他却说“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把顺序颠倒过来。这种“倒卷之笔”在此处可以使词作变得遒劲有力。
“落日楼头”七句,一气贯注,每一句只能用逗号隔开。按照词律,“江南游子”末尾一字是韵脚,因此习惯上这里应有一个句号,然而,这样就割断了文气。
这七个句子,每一句都包含着独特的内容,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然而它作为一个整体的形象,是辛弃疾描写他在登赏心亭时的即目所见和心绪。句子虽然像散文一般,但由于其流畅而且意蕴深厚,所以读到它时,又能感到诗味的浓郁。
相关内容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最后一句的红巾翠袖代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最后一句的红巾翠袖代指女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虽然出语沉痛悲愤,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激昂慷慨的,表现出辛词豪放的风格特色。创作背景:辛弃疾从二十三岁南归,一直不受重视,二十六岁上《美芹十论》,提出抗金策略,又不被采纳。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辛弃疾将...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的作者是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的作者是,,《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虽然出语沉痛悲愤,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激昂慷慨的,表现出辛词豪放的风格特色。《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片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落日楼头”以下...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典故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典故,,《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典故:第一个典故:原词是“休说鲈鱼堪脍炙,尽西风,季鹰归未?”张翰,字季膺,他因不愿卷入八王之乱的争斗,秋风吹来之际,思念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认为人生贵在不受功名利禄的拘束,遂辞官归乡。辛弃疾在这里用了“休说”一词,是反用这个典故。是说自己不会因为思念家乡故土而归隐田园,终老山林。作者的反问,意在表明:恢复中原的雄图大志还未实现,我是...
-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下面一起来看看辛弃疾这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
-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赏析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我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词篇。这首《水龙吟》词,上片大段是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江景。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意思说,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楚天”的“楚”,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水随天去”...
-
祝福60大寿的祝福语
祝福60大寿的祝福语,,1、“满目青山夕照明,愿您老晚年幸福,健康长寿!2、安逸静谧的晚年,一种休息,一种愉悦,一种至高的享受!晚辈希望您每天都开开心心,健康平安!3、在你的生日到来之际,诚挚地献上我的三个祝愿:一愿你身体健康;二愿你幸福快乐;三愿你万事如意。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醒来惊觉不是梦,眉间皱纹又一重在您生日的这一天,只希望您能快乐、健康、美丽生日快乐!5、没有天空哪有云,云...
-
书愤典故出处
书愤典故出处,,《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五首七言律诗,其中第一首是作者的经典作品之一。典故: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是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冬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州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军击退。第二年,宋将吴璘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楼船,高大的战船。瓜州,在今江苏邗江南大运河入长江处,为江防要地。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大散...
-
回忆我的母亲400
回忆我的母亲400,,世界上一切的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题记有人说,母亲是青山;有人说,母亲是太阳;我说,母亲是照亮我们未来人生路的指明灯。当你生病时,有人给你熬药;当你伤心时,有人给你安慰;当你处在低谷时,有人给你鼓励……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母亲默默为你付出的么!小时候,体质不是很好的我,经常要吃药打针。每天,妈妈要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伺候我,给我喂药……小时候,我感激妈妈,我梦...
-
青山不老与君白头意思
青山不老与君白头意思,,1.用青山绿水比自己,为你生白头,为你长皱纹!用明朝比过去的你,清朝比现在的你。清朝的空气满人的土地怎容的下我,肯定是你变了,她不想分手2.诗句的原意是说青山和绿水本来是不会有逝去的青春和忧愁的,只是因为白雪和微风的缘故才会像是上了年纪一样白了头像是满心忧伤而皱了面容。这句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绿水是不会忧愁的,却因为风而皱眉 风吹过,水面泛起波纹,这里用这个比作绿水皱面...
-
青山不老与君白头啥意思
青山不老与君白头啥意思,,这句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绿水是不会忧愁的,却因为风而皱眉风吹过,水面泛起波纹,这里用这个比作绿水皱面青山本来是不会老去的,却因为雪而白了头发。冬天下雪时,山覆盖皑皑白雪,这里比作山白了头...
-
青山不老为雪白头
青山不老为雪白头,,拓展资料:人物生平李文甫(1890~1911),字炽,号夷丘,广东东莞县菉兰乡李屋村(今属博罗县)人。青少年时,面对清廷腐败,民族危难之情形,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乃与莫纪彭、林直勉、董侠毅等秘密组织革命活动小组,到各地宣传反清革命。不久,在莞城创办《东莞旬刊》,组织醒天梦剧社,又在莞城、石龙、广州等地演出《熊飞起义》、《张家玉会师》等历史剧,启发、教育广大群众。后由莫纪彭介...
-
青山不老为雪白头是指爱情吗
青山不老为雪白头是指爱情吗,,1、“青山不老,为雪白头。其实则是指的就是白头至老,青山象征黑头发,白头即指白发。现在相爱就愿意陪着你一直到老,这是一种至死不渝的爱情。”2、解释:碧绿的池塘水面,是没有忧愁的,因为风吹水面起了皱纹。青山是不会老的,却因为山头上下了雪,就像白了头。3、这是古老的著名对联,用了诗经中比兴的手法,言他物来引出要说的主体,原意是说青山绿水其实是不应该老去和忧愁的,但是由于客...
-
我收获了热情
我收获了热情,,今天,我来到了河湾古镇,河湾古镇具有浓厚的土家族风情,两岸有苍翠青山,又有绿树环岸,远远望去,就象一座快要被河水淹没的小岛,充满神秘。一到河湾古镇,土家族的姑娘们便带着热情和可人的笑容来迎接我们了,让我们大家的心里都暖烘烘的。主客们有说有笑,谁都那么亲热,谁都那么不拘束。能干的土家族姑娘们不会儿便端来了可口的青茶和好吃的饭菜,我看得口水直滴。酒足饭饱,能歌善舞的土家族姑娘们马上又要...
-
青山处处埋忠骨起因经过结果
青山处处埋忠骨起因经过结果,,起因:接到电报,痛失爱子;经过:思索很久,做出决定;结果:忍痛签字,安葬朝鲜。《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主席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泽...
-
青山不老19课
青山不老19课,,青山不老运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了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所做的巨大贡献。2~5:主要些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所面临的大小环境以及所取得的好成绩。6~7主要写“我”的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点明了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青山不老》是梁衡创作的散文作品。本文向我们介绍...
-
日月潭的传说夸夸大尖和水社吧
日月潭的传说夸夸大尖和水社吧,,《日月潭的传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年轻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经艰险,降服了恶龙,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的故事,表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畏艰险、为民除害的高贵品质。故事简介:古时候,有一对青年夫妇,男的叫大尖,女的叫水社,他们过着快乐的日子。每当太阳出来的时候,他们就到天地里耕种;每当月亮出来的时候,他们就在月光下织布。有一天,太阳和月亮突然不见...
-
对于环境保护的感悟
对于环境保护的感悟,,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妈妈。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爱护地球,就是爱护自己的家园。大片森林被砍伐,美丽的草原成荒漠,清澈的河水成浊流。树林少了,青山秃了,草原荒了,清水黑了,使人们生存的环境变坏,呼吸的空气变差,生活的环境被许多有害的东西所“侵占”,病毒就趁机钻进人们的体内,我们人类就会患上一些可怕的疾病。人类在破坏环境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
-
青山不老拼音
青山不老拼音,,青山不老,汉语成语,拼音是qīng shān bù lǎo,意思是比喻永存。也比喻时间久长。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青山不老,绿水长存。他日事成,必当后报。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 [18] 太原人,号湖海散人, [16-17] 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