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第二段
第二段原文: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译文: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28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文章紧紧围绕作者的游踪进行,同时穿插对泰山特点的记述和对所见景观的描绘。正文共五段。第一段先从地理环境落笔:山南有汶水西流,山北济水东去,名山傍水,分外壮观。“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的两个“皆”字,顿挫有力,把泰山的水景由两条河铺开成面写去,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横亘在阳谷与阴谷分界处的古长城给泰山增添了雄奇的色彩。接着点出泰山最高点日观峰,为后文埋下伏笔。这一段文字,是在作者登泰山之前,用粗笔写出了山、水、古长城、日观峰等几样景色,勾画了泰山有层次、有色彩、动静交织的总貌。简略的轮廓勾勒,线条清楚。
相关内容
-
登泰山记全文
登泰山记全文,,1、登泰山记清代: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
-
登泰山记45里
登泰山记45里,,姚鼐《登泰山记》中以“四十五里_,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写出了由南麓登山路途漫长,石阶难登,台阶众多的情状。《登泰山记》叙述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生动地表现了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抒发了作者赞美祖国河山的情怀。文章的基调积极、乐观、豪迈,是清代散文的佳作。作者从始至终紧扣“登”这个“目”,本文开始...
-
登泰山记解析
登泰山记解析,,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南面十五里。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泰...
-
书愤手法
书愤手法,,1、用了对比手法来表达情感: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远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诗人心中之"愤"焉得不涌上笔端?2、全诗虽通篇不见"愤...
-
书愤表现手法
书愤表现手法,,1、《书愤》陆游一诗作者用了对比手法来表达情感。2、用了对比手法来表达情感: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远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诗...
-
书愤含义
书愤含义,,书愤陆游〔宋代〕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译文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如此艰难,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自己当年曾以万里长城来自我期许,到如今鬓发已渐渐变白,盼恢复都城已成空谈。出师表真可谓...
-
国学经典读后感600字
国学经典读后感600字,,“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小时候,总是觉得国学就是没用的,古人写的话,我们还需要背,每次老师教给我们时,我总是会让思想开一会小差,现在呢,长大了,我现在体会到了,国学那种独特的美,它就如茶,只要细细地品味,就会品尝出它的奇妙之处。而这种奇妙之处也正是其他没有的。国学是我国古人博大精深的见证,古人把自己的智慧全部利用书,传授了下来。来到中国,不得不看看长城,体会它的...
-
书愤默写
书愤默写,,1、书愤年代:【宋】作者:【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
-
游褒禅山记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
游褒禅山记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翻译,,1、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但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在人是可以讥笑而在自己是有后悔。2、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
游褒禅山记翻译及原文
游褒禅山记翻译及原文,,游褒禅山记翻译: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今所谓慧空禅院者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说“花山”的字样。如今华读为“华实”的华是(...
-
游褒禅山记全文翻译
游褒禅山记全文翻译,,翻译: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如今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如今将“华”读为“华实”的“华”,...
-
登泰山记原文一一对应翻译
登泰山记原文一一对应翻译,,《登泰山记》原文: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
-
书愤教案全国一等奖
书愤教案全国一等奖,,一、注释:1、书愤:抒发义愤。 书:写 2、楼船:战舰 3、瓜洲渡:地名,今在镇江对岸。 4、大散关:地名,在陕西宝鸡县西南,为宋金交界处。 5、塞上长城:作者自比。6、堪:可以。伯仲间:兄弟之间。意为相差无几二、讨论问题: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明确:“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这两句形...
-
游褒禅山记题目及答案
游褒禅山记题目及答案,,问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则或咎其欲出者(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③.何可胜道也哉( )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 )2、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距其院东五里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答案:1、①责怪②辅助③尽④说出名字(4分) .2、D(...
-
牛郎织女(一)人物特点
牛郎织女(一)人物特点,,牛郎:勤劳,诚实,孝顺,靠自己的双手劳动生活。织女:善良,美丽,能干,为牛郎抛弃荣华富贵。牛郎织女,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汉族民间爱情故事,也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其余三个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
-
山脚下的花
山脚下的花,,记得去年初春,妈妈带着我到山上呼气一下新鲜空气,顺便爬爬山,锻炼一下身体。山上的景色实在好,云淡风轻,虽然还不到鸟语花香的时节,但我仿佛看到了这幅生动的画卷。妈妈拿着相机拍着山上的美景,旁边的我,却被石头缝中的一株小生命吸引了过去。这是一株毫不起眼的野花,淡淡的黄色,薄而又小的花瓣,像是刚刚破土而出,结果就却不幸的被旁边的两座“大山”夹在中间。它的确很弱小,跟石头比起来,那简直就像是...
-
游褒禅山记重点句子翻译
游褒禅山记重点句子翻译,,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翻译: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舍定居,死后葬在那里,因此后人就命名此山为“褒禅”。【舍,名作动,筑屋定居;名,名作动,命名。】2、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翻译: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阳,南面;名,名作动,命名。】3、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
-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今所谓慧空禅院者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说“花山”的字样。如今华读为“华实”的华是(因字同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