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表达方式

《登泰山记》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中心突出,繁简得当。山水游记写景、状物都有明确的中心。此文的中心是登泰山观日出,作者便以此为主线贯穿全文,使所有描写都不至于散漫无归,因而组织结构主次分明,繁简适当。此文第二段开头写登山前的情况,因与登山观日关系不大,笔墨就非常简省。

虽然京师至泰安路途迢迢,行程非止一日,作者仅用了二十来字交代,而把登山的经过和观日的情景写得很详细。至于如何下山则不加详述,只略提道中所见的名胜古迹。桐城派散文崇尚“雅洁”,反对“芜杂”,尤其是姚鼐的此类游记,晶莹澄澈,明润无疵。这种特色,于此可见一斑。

扣住时令,景物鲜明。作者是在深冬岁暮乘风雪游览泰山的,因此通篇描写都紧扣住景物的时令特征。如写登山则“道中迷雾冰滑,碰几不可登”;山顶所见之晚景则“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在日观亭坐待日出,又感到“大风扬积雪击面”;日出前后的山巅、群峰等等。

无不扣住作为时令特征的白雪。作者采用这种写法,寥寥几笔就使鲜明、壮美的泰山冬季景物跃然纸上。语言优典,和谐流畅。《登泰山记》文章短小,文字精炼。如叙述自京师至泰安的行程,用“乘”、“历”、“穿”、“越”四个动词,自然贴切而不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