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一词中尝胆指什么
胆是动物的苦胆。越王勾践,春秋末越国国君,萌497一前465年在位。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臣事吴王,后被赦归返国。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忍辱负熏,不断等待时机。他重用范蠡、文种等贤人,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可是吴对此却毫不警惕。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昊师,杀吴太子。夫差仓促与晋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平吴,北上渡准,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相关内容
-
卧薪尝胆一词中薪指什么
卧薪尝胆一词中薪指什么,,卧薪尝胆的“薪”的意思是:柴草。成语意思是: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出自: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释义:越王勾践回到越国后,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的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坐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仰起头...
-
李斯著作谏逐客书
李斯著作谏逐客书,,《谏逐客书》,散文名篇,秦李斯作。公元前237年,秦王下令驱逐非秦国之客卿,李斯亦在被逐之列,遂作此文以谏阻秦王。文章结合秦国实际,从“跨海内制诸侯”统一天下的政治目标出发,力辩逐客之非。首先征引历史,列举秦先世大量招揽和使用客籍人才所取得的成就;其次指出秦王喜好四方之物而排斥客卿,“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的错误态度;最后郑重提出广揽人才以成就统一大业的建议。...
-
梅兰芳蓄须50字
梅兰芳蓄须50字,,读完《梅兰芳蓄须》,我被梅兰芳先生的爱国情怀所感动。1937年,当日本人占领上海时,世界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期间留了胡子。日本人强迫梅兰芳表演,但他出于各种原因拒绝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为国家表演了许多爱国戏剧,激发了许多中国人重建国家的信心。1938年在年底,他应邀在香港演出。演出结束后,梅先生隐居在香港。为了不给日寇表演,他让他的朋友给自己打了一针伤寒疫苗,...
-
新中国十大劳模:徐虎
新中国十大劳模:徐虎,,徐虎:在平凡岗位上温暖千万家徐虎和家人在一起全国劳动模范、共产党员徐虎,在水电修理工的平凡岗位上,长期积极主动地为居民排忧解难,用“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雷锋之歌。作为上海普陀区中山北路房管所的水电修理工,徐虎发现居民下班以后正是用水用电高峰,也是故障高发时间,而水电修理工也已下班休息这一问题,于1985年在他管辖的地区率先挂出三只醒目的“水电急...
-
记念刘和珍君欣然的意思
记念刘和珍君欣然的意思,,《记念刘和珍君》欣然的意思:高兴、愉快的样子。《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
-
女娲补天是什么故事
女娲补天是什么故事,,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女娲人物特点:神力无比、勇敢智慧、有耐心、有爱心、能吃苦、为民除害、不畏艰难、不畏凶险。《女娲补天》讲述了关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远古时候,天崩地裂,灾祸四起,民不聊生,于是女娲冶炼五色石来补天,砍龟脚来撑天,杀黑龙来救中国,用芦灰来堵洪水。大地恢复了和平和宁静,百姓得以继续生存。文章的结构:原因(背景)——劳动人民生活环境的残酷过程——照应上文,表现了...
-
刘和珍君为什么有君
刘和珍君为什么有君,,那个时候的文章正处于文言文和白话文过渡的时期。在古文里,一般“君”指对男性的尊称。但在这里鲁迅先生使用这个字,除了表示尊称外,还有对男女地位平等的一种渴望,引申开来就是对中国旧封建制度的不满。《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
-
老人与海表达的最直接的主题是什么
老人与海表达的最直接的主题是什么,,《老人与海》主题:本文通过主人公桑地亚哥与鲨鱼的顽强搏斗的描写,表现了一种奋斗的人生观,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也许结果是失败的,但在奋斗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该作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
-
藤野先生明暗两条线索
藤野先生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热烈赞颂藤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暗线是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藤野先生》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东北大学的留学生活,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作品评价:工人出版社编辑室副主任牛志强:作品按时空顺序写出了“我”的发展脉络,揭示了“我”的本质特征——...
-
卧薪尝胆还是卧胆尝薪
卧薪尝胆还是卧胆尝薪,,卧薪尝胆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文种见了吴...
-
卧薪尝胆发生在哪个时期的故事
卧薪尝胆发生在哪个时期的故事,,卧薪尝胆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说的是越王勾践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的事迹。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
-
卧薪尝胆卧薪指什么
卧薪尝胆卧薪指什么,,卧薪尝胆的“薪”的意思是:柴草。成语意思是: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出自: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释义:越王勾践回到越国后,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的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坐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仰起头尝尝...
-
中国第一位全职教师_孔子
中国第一位全职教师_孔子,,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汉族。英文:Confucius,KungTze。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论语》,即语录体散文集及《五经》中。孔子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春秋后期鲁国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
-
卧薪尝胆的卧薪是什么意思
卧薪尝胆的卧薪是什么意思,,卧薪尝胆的“薪”的意思是:柴草。成语意思是: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出自: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释义:越王勾践回到越国后,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的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坐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仰起...
-
古代文化常识竞赛
古代文化常识竞赛,,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6.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动笔写作().全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大部分,记载了(3000)年的历史,共...
-
为了忘却的纪念刘和珍君
为了忘却的纪念刘和珍君,,《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创作背景:...
-
卧薪尝胆薪什么意思
卧薪尝胆薪什么意思,,卧薪尝胆的“薪”的意思是:柴草。成语意思是: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出自: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释义:越王勾践回到越国后,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的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坐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仰起头尝尝...
-
记念刘和珍君革命主题和传统
记念刘和珍君革命主题和传统,,《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创作背...